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文化鑄魂 融合發展 桂林舞活文化旅遊發展“龍頭”

2019-11-20 09:11:22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 文化鑄魂 融合發展

  桂林舞活文化旅遊發展“龍頭”

  廣西日報記者 李 耿 通訊員 劉 倩

  11月17日,華燈初上的桂林正陽路東西巷、逍遙樓燈火輝煌,不少外地遊客專程前來“打卡”。夜色中,非遺傳承人王繼勝演示的靖江王府秘拓讓遊人興致盎然……如今,東西巷和王府片區已成展現桂林千年文韻的最佳舞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加快打造國際旅遊勝地,堅持“一本藍圖繪到底”,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産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要求,一體謀劃、聯動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和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以文塑旅、以旅興文,文旅聯動、融合提升,在實現廣西文化旅遊新發展目標的征程中,奮力舞活文化旅遊發展“龍頭”,走出了一條桂林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突出頂層設計

  文旅融合發展

  尋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價值。桂林市始終堅持大旅遊、大文化、大融合思路,通過文化與旅遊、生態等各方面融合發展,努力把特色做優、品牌做響、環境做美,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讓“一城文化滿城綠”獨特風韻全面彰顯。

  通過旅遊這條線,歷史文化遺産“散珠碎玉”得到系統性整理、完整性呈現、保護性利用。啟動桂林文化旅遊中心建設,逍遙樓、正陽東西巷、王城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傳承桂林歷史文脈新地標。靈渠成為廣西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龍脊梯田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文化保護實體法《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成立桂林歷史文化研究院,整理髮掘了9大類12個專題歷史文化資源名錄。民族歌劇《劉三姐》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全市列入前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85個,佔據廣西“半壁江山”;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的傳統村落達73個,居全區第一。

  以文化為魂,把文化根植于新區建設、老城疏解提升全過程,“兩江四湖”二期工程建成通航,新區環城水系旅遊航線開通運營,一大批高品質旅遊公路、休閒綠道建成使用,文旅融合支撐能力大幅提升,實現“山、水、城、文”和諧共生。

  堅持融合提升

  做大做強産業

  桂林市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探索生態、文化、旅遊領域的産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市場的共同培育、統一管理,著力推動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旅遊企業和文化旅遊品牌。

  以桂林山水資源與廣西特色文化資源“劉三姐”為基礎打造的全國首例山水生態實景演藝項目“印象·劉三姐”,成為國內外山水生態自然景觀與歷史人文內涵融合發展的典範。“桂林千古情”月均接待遊客35萬人次,年均接待遊客約400萬人次,成為桂林乃至廣西文化旅遊新地標。

  著力推動旅遊與生態、農業、工業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培育出一批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紅色旅遊、研學旅行等新業態。目前,桂林市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6個、三星級以上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22個,鄉村旅遊成為休閒旅遊新熱點。計劃總投資300億元的萬達文化旅遊城等一批融合發展項目加快建設,以桂陽公路文化旅遊大道為主軸的旅遊新“航母”加速形成。

  2018年,桂林市接待遊客數首次超過1億人次大關,全市旅遊總消費首次超過了1300億元,分別增長32.6%、43.2%;入境過夜遊客數量274.7萬人次,增長10.4%;以文化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提前兩年完成預期目標。今年1-9月,全市接待遊客10452.26萬人次,同比增長25.26%;入境過夜遊客238.32萬人次,增長11.74%;實現旅遊總消費1431.82億元,同比增長31.33%。

  創新機制體制

  激發內生動力

  先行先試、改革創新,是國家和自治區交給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的任務和使命。桂林市堅持市場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強化規劃引領、項目帶動、資源整合、政策扶持,推動生態旅遊牽手、文化旅遊融合,打造了文旅融合新平臺,創造了文旅融合發展新經驗。

  堅持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持續推進漓江全流域保護、全覆蓋整治,以漓江為主軸的生態岸線、景觀沿線品質全面提升,“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引進實施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宋城演藝、地中海俱樂部等一大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引領産業走向的高端文旅融合項目,投資規模之大、重大項目之多前所未有,推動了文旅融合品質顯著提升。堅持旅遊智慧化發展,致力於數字桂林、智慧旅遊建設,推出“一部手機遊桂林”,讓中外遊客享受到更加智慧、精準、放心的服務。堅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旅遊産業用地、旅遊監管體制、導遊管理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文旅融合發展不斷迸發新活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