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南寧市所有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超4萬元

2019-11-25 11:34:44 | 來源:南寧新聞網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歷史性突破

  我市所有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超4萬元 

  近日,從南寧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傳來好消息,截至10月中旬,全市1556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4萬元以上。其中,達10萬元以上的294個,佔18.89%;達50萬元以上的61個,佔3.92%,實現歷史性突破。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我市堅持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抓好,以更高的政治站位謀篇佈局,以更實的辦法舉措破難治薄,以更嚴的狀態作風狠抓落實,推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高品質發展。 

  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 

  在武鳴區城廂鎮平等村,過去每年不到4000元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讓黨支部書記潘慶標常常陷入“無錢辦事”的煩惱中。2017年,平等村通過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競爭性立項,爭取到了總投資為330萬元的氣霧培育智慧化瓜果蔬菜項目,從此,村級集體經濟打了“翻身仗”。截至今年10月底,僅靠這個項目,平等村已有了30多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進賬,這是建村史上破天荒的頭一次。 

  馬山縣喬利鄉喬利社區曾是典型的“空殼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在2016年以前為零。2017年,返鄉創業的黨員致富帶頭人蒙有勝以馬山盛世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名義,與喬利社區合作聯營,將喬利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扶持發展資金300萬元注入合作共建的生豬養殖場,走村企合作發展型道路,僅此一項,每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4萬元,這個“空殼村”從此有了“長流水”。 

  馬山縣金釵鎮龍印村是典型的山多地少、耕地零散、水土奇缺的大石山區深度貧困村,這裡的群眾世世代代與山抗爭,尋求打破深山之困的出路。2018年以來,龍印村著力優化産業結構,創新生産經營方式,建立産銷對接機制,大力發展種桑養蠶、雞豬牛養殖等扶貧産業,興建了龍印村生態種養綜合示範園,劈山拓地建成了2個養雞場、1個養牛場、1個養豬場、1個果蔬基地等,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目前園區已吸收133名貧困戶出資入股參與産業發展,通過聯建聯養、農戶自養、“貸牛還牛”、收購牧草、基地招工、發展電商等方式推進扶貧産業全覆蓋,促進村民增産增收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18年2月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實現零的突破,全年收入12.56萬元;今年預計收入60萬元以上,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轉變。 

  堅持問題導向,把“改”字貫穿全過程 

  村級集體經濟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短板”。在主題教育中,我市緊抓村級集體經濟的“牛鼻子”,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發展瓶頸,把“改”字貫穿全過程,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器”,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盡銳出戰、集中攻堅。市級領導小組深入縣鄉村調研指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逐級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組織部門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將市人社局、市金融辦、市稅務局納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推動各成員單位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今年以來,針對重點難點問題,聚焦短板弱項,開展集中調度7次,及時發現和協調解決存在的突出困難和焦點問題,確保工作落實“最後一公里”暢通無阻。 

  整合資源、大力扶持。在市委主要領導的親自謀劃和決策推動下,市財政按每個非貧困村15萬元標準,投入16455萬元扶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示範帶動縣(區)加大扶持力度配套投入資金18193.5萬元。整合市本級投入每個貧困村100萬元、每個深度貧困村150萬元扶持資金,以及中央、自治區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6200萬元資金,累計投入資金85748.5萬元,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面達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産業帶動、多腿走路。突出抓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七篇文章”和“六個轉變”,大力發展縣級“5+2”和村級“3+1”特色産業,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落實農業保險和疫情防控工作,通過發展産業、物業帶動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佔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76.65%。 

  動態跟蹤、嚴督實導。按照市委主要領導提出的“跟上、盯住、辦好”指示,始終堅持聚焦重點、倒排工期、挂圖作戰。按照“四定”工作要求,開展3輪基層黨建“兩隨機”調研指導,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作為重點調研內容。各縣(區)、開發區報告全面完成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指標後,派出工作督查組,深入相關縣(區)、開發區進行全面核查,確保全市所有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面達標的結果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記者 楊靜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