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李曉明:“撿”出來的博物館

2019-12-06 14:12:56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李曉明:“撿”出來的博物館

  李曉明在研究收集到的文物。(受訪者供圖)

  賀州歷史悠久,是廣西最早接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地區之一,也是古代海陸絲綢之路最早的對接通道。在時間的推移中,大量中原移民、客家人以及瑤族等少數民族人口遷徙至此,37個文化族群、27種語言和方言在賀州共存,湘楚文化、百越文化和嶺南文化等多種文化逐漸沉澱、積聚、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歷史印記。

  一個個古村重鎮散落于崇山峻嶺之間,繁華依稀;一塊塊門匾石刻古色古香,勾連歷史……為了守護好這些民間文化遺珠,一位年逾半百的專家學者,十多年如一日,走村串寨,從學者化身為“拾荒人”,四處收集、拓印,整理保護賀州多樣性族群文化。他就是賀州學院“南嶺民族走廊研究院”院長李曉明博士。

  “撿垃圾”撿出了一個博物館

李曉明:“撿”出來的博物館

  李曉明收集到的老物件。(受訪者供圖)

  走進李曉明的工作室,破魚簍、爛木頭、廢桌椅堆得到處都是。這些在普通人眼中只能用於劈柴燒火的垃圾廢料,可都是李曉明費盡心思收集回來的寶貝。“這是清代晚期的桌子,我在一個村民家裏發現的,他們當時都拿來做切菜砧板了……”李曉明反復摩挲著手下的老物件,一件件如數家珍地講述著它們的故事。

  明朝的對聯、清代的浮雕、民國的屏風、工藝獨特的竹編品……這些五花八門從村村寨寨裏收羅回來的物件,李曉明從未以金錢價值作為尺規進行衡量,而是更看中其自身所蘊含的文化分量。

  這些穿越了漫長時空的陳年舊物,破舊腐朽已是常態。加固、打磨、拋光……經過李曉明和他的團隊精心修復後,老物件重煥新生,得以在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與來訪者隔空對話。

  李曉明笑説,自己就是個破爛大王,三天兩頭往工作室扛東西,以至於那些熟悉他的人們最常打趣他的就是,“李博,您又撿了什麼寶貝回來了?”

  “撿垃圾”撿出一個博物館,此話非虛。在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的展廳裏,分門別類地展示著民俗物品、契約文書、度量衡、礦冶錢幣、木雕工藝品、粑印、手抄文獻、石雕、牌匾對聯、儺具等數萬件文化實物。這些全都是十多年來,李曉明和他的團隊調查走訪了300多個村寨,克服種種困難收集整理而成的。其中收集的清代至民國時期族譜就有132個姓氏756個家族8800余冊,契約文書18000多份,民間手抄文獻4000多部,碑刻拓片400多方。

  自2012年底,賀州民族文化博物館正式建成開放後,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觀眾15萬多人次,資産達3個多億,是廣西民委、賀州市民委“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賀州的文化名片。

  李曉明為了去到那些不通車的村寨調研,翻山越嶺、涉水渡河,已成常態,最遠的一次,她整整走了九個半小時。

  最好的守護是傳承

李曉明:“撿”出來的博物館

  李曉明在研究文物。(受訪者供圖)

  一次意外的進山調查,讓李曉明毅然走上了廣西多樣性族群文化的搶救傳承保護與開發研究當中。

  那一次,李曉明一行到賀州大衝瑤寨做調研,在一位老人的家中發現了一箱手抄文獻,民間的手抄文獻是研究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證據,在徵得老人同意後,李曉明當即拍照留存。此後,待李曉明仔細研讀,竟發現其中有許多不認識的文字,而且很可能就是瑤族的文字。

  帶著滿心的期待與疑問,李曉明兩個月後再度走了幾十里山路回訪,可老人竟已去世,那一箱子珍貴的手抄文獻也被焚燒炲盡。

  “這事帶給我的刺激太大了!”李曉明説,南嶺山區每天都會有老人過世,就意味著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獻被燒掉,“我們這一代人既然知道它的珍貴,我們不去搶救,誰去?”

  就此,李曉明十多年如一日奔走于田間地頭、深山老宅之間,蒐集了大量碑拓、實物、照片等,成為了一個比當地人還要熟悉賀州歷史的外鄉人。

  李曉明説,那些誤解廣西是塊文化荒地的,多是沒有真正了解過廣西的人。這些年,他在村寨中行走,越是不斷深入地接觸到各種歷史,就越發現廣西沉澱的東西很多,只是能夠留存下來,並且傳播出去的太少。

  為了與時間賽跑,搶救那些每天都在消逝的歷史與文物,李曉明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努力。“南嶺走廊族群文化研究基地”“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庫”以及大量的出版專著和科研成果,一樁樁、一項項,曾被歷史塵埃深藏的賀州歷史文化遺珠,在他們的拭擦下,光華日現。

  生命有終止,事業無盡時。李曉明這位民族文化的守護者,以一份拾荒者的謙卑,默然前行,撿拾著時光的舊痕,以及歷史的零金碎玉。(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