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2019廣西好網民】“閱讀追夢人”劉冬玲:博學強記 用網絡媒體傳承書香文化

2019-12-23 17:22:24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羅蘭):在“2019廣西爭做中國好網民”活動中,廣西涌現出了一批來自不同崗位的網絡正能量傳播者,其中有這樣一位“60後”的“閱讀追夢”人,她叫劉冬玲,是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沙陂鎮人,用網絡媒體傳承書香文化,發時代文明之聲,是她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近日,在接受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採訪時,劉冬玲説:“我喜歡用網絡多媒體傳遞閱讀正能量,希望通過閱讀的積累,挖掘和宣傳身邊的人文故事來影響和感染更多網友。”

【2019廣西好網民】“閱讀追夢人”劉冬玲:博學強記 用網絡媒體傳承書香文化

  2018年4月28日,劉冬玲作為南寧市圖書館首屆“市民朗誦團”文化志願者,應邀參加喜迎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展演活動 供圖 劉冬玲

  

  不忘初心 做最美閱讀追夢人

  出生於革命幹部家庭的劉冬玲,父親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潛移默化影響著她,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她熱愛家鄉,熱愛紅色文化,熱愛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劉冬玲的母親是一名語文老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母親一直叮囑她的話,作為獨生子女的劉冬玲一直把父母的諄諄教誨謹記於心,她從小養成了做筆記的好習慣,並堅持閱讀40年,寫下了70多本讀書筆記。

  高中畢業後,高考落榜的劉冬玲變得徬徨失落。隨後,在父親的勸導下,她考入了博白縣計量檢定測試所,從事秤砣校對工作。“基層的工作與少年時追逐的‘文學夢’‘藝術夢’‘教師夢’是那麼的遙遠,剛開始時讓我無所適從。”劉冬玲回憶剛參加工作的情景時説道。

  劉冬玲的父親對她説“要幹一行愛一行”,她調整心態,把對文學的熱愛融進了業餘生活,工作也漸入佳境,在計量檢定測試所一幹就是38年,成為了品質計量工程師。期間,她還完成了大專和本科的成人自學考試,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並且一路以書為伴,不斷以學習充實自己。

  多年來,她利用業餘時間圓自己“文學夢”“藝術夢”的同時,堅持向廣播站、報刊雜誌、網絡等平臺投稿,不斷向社會輸送正能量。2017年,劉冬玲被評為第二屆“廣西最美閱讀追夢人”十佳之一,領獎時她説:“我希望自己堅持閱讀的習慣能傳遞給下一代。”

【2019廣西好網民】“閱讀追夢人”劉冬玲:博學強記 用網絡媒體傳承書香文化

劉冬玲(前排左二)參加博白縣網絡協會“網眼看博白.脫貧攻堅”采風活動  

  博學強記 繼續在互聯網平臺發光發熱

  劉冬玲對文字相關的工作總是飽含熱情。2006年2月5日,她向“廣西金質網”投出了第一篇論文——《淺淡服務經濟發展的基層計量檢測工作》。後來,她不斷在“博白網”“博白飛揚在線”等網絡平臺發表文章。

  互聯網的興起,對“60後”的劉冬玲來説是一次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平時除了撰寫自己工作相關的論文和報道,她還向女兒學習手機、電腦的使用方法,從寫QQ空間日誌,到寫博客,到發朋友圈,到掌握新媒體的傳播方法,劉冬玲一路博學強記,為自己的”文學夢”找到了更廣闊的的舞臺,在博白當地樹立了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熱愛閱讀、熱衷於傳播正能量的好榜樣。

  近年來,劉冬玲在多個互聯網平臺註冊了賬號,經常分享自己的隨筆,撰寫網絡文章,積極為青少年網民提供價值觀引導,先後發表了《指尖上的網絡文明》《博白文武學校的慈善永遠在路上,黃淩兩阿弟從此有家了》等多篇關愛適齡兒童的文章,受到網友好評。

  她常常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在網絡上參與話題討論,堅持發佈具有正能量的微博、博客和朋友圈,並常常分享有關客家文化的網絡文章,弘揚客家孝道精神和傳播客家人文情懷。

  截至目前,她在網絡平臺發佈了1000多條微博、近200篇文章;撰寫了基層質檢新聞報道100多篇;先後向廣西壯族自治區級、南寧市級網絡媒體報送了論文、課題研究文章30余篇,並多次參與廣西網絡媒體下基層采風和文化藝術團演出活動,挖掘和宣傳年輕人的創業故事及博白的風土人情。“因為年紀越來越大,經常出差,要長時間坐車,身體確實很累,但想到能用網絡傳播正能量,我覺得很值得。”劉冬玲説道。

  其實,早在2008年,劉冬玲被診查出了腫瘤病灶,在接受治療期間,要忍受化療、放療、藥療帶來的種種折磨,但她以書為伴,坦然面對病痛和生死。她説,閱讀成就了她的思想境界與道德修養。

  【2019廣西好網民】“閱讀追夢人”劉冬玲:博學強記 用網絡媒體傳承書香文化

  2019年12月中旬,劉冬玲(左一)參加“心繫博白、紮根西林”博白商會成立慶典,宣傳報道博白創業者故事 供圖 劉冬玲

  “爭做中國好網民” 網傳地方正能量

  2019年12月中旬,劉冬玲受邀參加在百色市西林縣舉辦的“心繫博白、紮根西林”博白商會成立慶典。慶典上,劉冬玲把自己正在參與的“廣西爭做中國好網民”活動帶到了現場,向大家普及了要爭做“好網民”的理念,並身體力行傳遞“好網民言行”。“我來西林帶回博白創業人的故事,也希望在西林留下好網民的足跡。”劉冬玲説道。她自2019年10月下旬參與活動以來,每到一處都會號召大家一起爭做“中國好網民”。

  在“2019廣西爭做中國好網民——優秀人物故事展播”中,劉冬玲的事跡獲得了網友近萬次點讚,在她的影響下,博白縣網絡傳遞閱讀正能量已蔚然成風,她的事跡也感染了很多身在外地的博白人。面對家人和朋友的轉發支持時,劉冬玲總是強調:“愛心不是金錢來衡量的,千萬別用發紅包的方式吸引大家來為我點讚。”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網絡讓我們的生活和交流變得更便捷。我們人人都是網民,從自我做起,多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劉冬玲説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