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葉子變“票子” 增收有路子

2019-12-27 10:01:06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柳州訊 近日,柳城縣龍頭鎮瓦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彭其左一早拉了一車甘蔗尾葉到加工點出售,立馬“變現”了60元錢。從上個榨季開始,他利用空閒時間撿甘蔗尾葉到附近的青貯飼料加工點出售,一個榨季就有近萬元收入。

  柳城縣是全區農業大縣和糖業大縣,今年該縣甘蔗種植面積53.36萬畝,預計進廠原料蔗可達243萬噸,産生甘蔗尾梢和蔗葉27萬噸。以前,該縣蔗田裏産生的甘蔗尾葉多直接堆在地頭,或自然腐化,或採取直接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不僅浪費還給當地環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去年11月,龍頭鎮率先引進農作物秸稈利用項目,建立青貯飼料加工廠,利用甘蔗尾葉加工青貯飼料,甘蔗尾葉搖身一變成了寶。

  據柳城縣蓮花山農業公司龍頭鎮加工點技術主管唐元建介紹,現在村民們已經養成習慣,每天收工時順便把剛砍下的甘蔗尾葉送來,每天收購的甘蔗尾葉有30-50噸。目前公司在龍頭鎮和六塘鎮共建設青貯飼料加工點4個,日處理100多噸甘蔗尾葉,青貯飼料日産量達100噸左右,産品遠銷廣東、湖南、貴州、江西、雲南等省份。

  在村民們眼裏,被大家當作“廢料”的甘蔗尾葉可以“變成錢”,不失為一條增收的好路子。彭其左就瞄準了這一點,除了把自家的甘蔗尾葉收集起來運到青貯飼料加工點,還利用空閒時間,把其他農戶沒空收集的甘蔗尾葉拉到加工點出售:“一天拉兩三趟,最多一天四趟,每車一噸左右,一個月就有2000多元收入。”

  據了解,柳城縣還將引進項目和企業,將甘蔗稈葉加工成板材,預計蔗葉秸稈年處理量可達25.77萬噸,相當於處理45萬畝甘蔗産生的秸稈蔗葉。屆時,柳城縣轄區秸稈蔗葉綜合利用率可達85%以上,當地蔗農和貧困戶可增收3000余萬元。

  (雷 昕 張 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