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關注“慢火車” · 變遷】綠皮火車的變與不變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0-05-19 11:23:35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記者 唐志強 通訊員 吳志瓊)“車廂裏有40多度,進去一會兒就大汗淋漓。”5月12日下午4時許,維修人員朱柳青,熟練地登上停靠在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南寧局集團公司)南寧車輛段柳州客整所的一輛綠皮車,架好梯子,站在上面維修車頂的風扇。

  電扇維修工越來越少了

  今年43歲的朱柳青,1996年參加工作,一直在風扇維修組。24年來,這一套熟悉的流程,她操作了無數個來回,最熱鬧時,身邊有七八個工友。隨著時代變遷,風扇維修組繁華不再,只留下她獨自站上小梯子的身影。

  【A】【關注“慢火車”·變遷】綠皮火車的變與不變

  朱柳青在綠皮車上維修風扇    攝影  唐志強

  “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綠皮車硬體設施的改善。”南寧車輛段融媒體中心主任陳小智説。

  綠皮車在中國鐵路運輸史上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20世紀90年代前,全國鐵路線上的旅客列車大多數是普通的綠皮車,而且沒有空調。炎熱的夏季,乘客只能依賴車窗外吹來的風,以及車廂頂部轉動的電風扇,稍稍緩解一下暑意。

  【A】【關注“慢火車”·變遷】綠皮火車的變與不變

  停靠在柳州客整所的綠皮車,只配有風扇,沒裝空調,平時基本不使用,只有在每年繁忙的春運時才會用到      攝影  唐志強

  【A】【關注“慢火車”·變遷】綠皮火車的變與不變

  南寧局集團公司T78次綠皮車,都安裝了空調,乘車環境舒適    攝影 唐志強

  據介紹,南寧局集團公司以前的普速列車都是綠色非空調客車,如南寧到憑祥5511、5517次,純數字開頭,使用最普通的綠皮列車,此外還有以K(快速列車)、T(特快列車)、Z(直達列車)開頭的車次,這些車次最開始是綠皮車,後來或改成紅皮車,或改成藍皮車。2015年1月1日,南寧局集團公司除動車高鐵之外,普速列車外皮顏色全部恢復成綠皮車。

  從此以後,綠皮車不再是綠色非空調車的代名詞,不少綠皮車的硬體條件大大改善。

  茶水員退出綠皮車序列

  今年45歲的林海清是南寧到上海的T78次列車副列車長,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他跑過多條綠皮車線路,對於綠皮車硬體設施的變化深有體會。

  “以前我跑湛江到武昌的1562次時,當過列車上的茶水員。”林海清説,那時候,茶水員要提前一小時在茶爐室將飲用水燒開,然後推著小推車,將開水送到各個車廂。每個茶水員負責兩個茶爐,隨時要保證乘客的飲用水充足,“新綠皮車配備了電茶爐後,插上電就能自動燒水,旅客自行打開水即可。茶水員這個工種隨著舊綠皮車的逐步淘汰,也逐漸消失”。

  “綠皮車車門也由內拉式,逐步改善為塞拉門式,插上鑰匙一扭,車門就可以自動打開。”林海清説。

  將近50歲的乘客黃先生,以前讀大學時都要擠綠皮車,人山人海、垃圾很多、渾身冒汗,是他對於綠皮車最初的印象,他還曾見過不少人爬窗戶上列車。如今再度乘坐綠皮車,他的印象大為改觀。

  “有空調,乘客就不會熱得渾身冒汗、斯文掃地了;地上沒了垃圾,看起來舒心多了;車窗打不開,爬窗戶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黃先生説,總體來説,乘坐綠皮車的舒適度大大提升,“如果不趕時間,我還寧願乘坐綠皮車,價格比較便宜,還可以慢慢觀看鐵路線沿途的風景”。

  綠皮車票價25年沒漲過

  綠皮車客流以學生、務工群體為主,他們之所以選擇綠皮車出行,價格實惠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據悉,自從1949年以來,中國鐵路客票一直採取低運價制度,充分體現了鐵路旅客運輸的公益性。

  “我們普速列車目前的基準票價率是國務院1995年批准的,從之前每人每公里0.03861元調整到0.05861元。”5月15日,南寧局集團公司客管科有關人士説。

  據介紹,每人每公里0.05861元是指非空調車的硬座基準票價,此外,列車票價還要按坐席等級、車次等級、運營公里、有無空調等進行綜合計算,並遵循遞遠遞減規則,里程越長單價越高,但是邊際票價會更低。

  按車次等級,四位數字的非空調綠皮車硬座基準票價是0.05861元,k字頭和T字頭空調綠皮車硬座票價是基準票價的1.5倍。

  同一趟普速列車的票價,按坐席分為硬座、軟座、硬臥、軟臥、高級軟臥等5檔,軟座票價按基準票價率的200%計算,硬臥票價按基準票價率的220%計算,軟臥平均票價按基準票價率的385%計算。

  “有些普速綠皮車從非空調車調整為空調車後,會按照車次等級重新調價,但這不是漲價。”南寧局集團公司客管科有關人士説,綠皮車調價幅度控制在國務院1995年批准的基準票價率範圍之內,“可以這麼説,南寧局集團公司運行的綠皮車基準票價25年沒漲過”。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