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從實從細點落腳 從憂從急處發力 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寧日報  2020-06-12 14:43:03

  原標題:從實從細點落腳 從憂從急處發力 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寧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報道(四)

  小事不出院落,難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讓市民生活更安心;線上一網通,線下一門辦,“智慧人社”系統讓政務服務便民化,群眾辦事更舒心;縣鄉醫療衛生資源整合,下沉到最基層,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讓百姓生活更放心;強力推動脫貧攻堅,讓數萬貧困群眾脫貧摘帽告別窮日子,過上新生活……一樁樁、一件件,皆落到群眾關切之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勠力攻堅拔窮根 脫貧碩果增民富

  構建“1+10”精準脫貧政策體系;堅持四級書記抓扶貧,盡銳出戰、精準發力;推廣扶貧車間、“旅遊+扶貧”“互聯網+”扶貧等新模式……2015年底,我市貧困發生率為9.33%,到2019年底已降至0.43%。 

  在隆安縣震東集中安置區,居民們正為當下能搬進新房而興奮,鼓足了信心奔向脫貧致富的大道。然而此前,住房保障曾是他們心頭的一大難題。 

  我市大力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探索建立了隆安縣震東集中安置區以及上林縣、馬山縣等易地扶貧搬遷可持續發展模式,確保63133名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為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所有貧困村均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或産業基地覆蓋,示範帶動貧困戶3.44萬戶參與産業發展。一個個“空殼村”踏上“脫殼之旅”,一個個集體經濟薄弱村邁上“強村之路”。 

  持續開創脫貧攻堅工作新局面,在産業扶貧、飲水安全、村級集體經濟、易地扶貧搬遷、粵桂協作、對口幫扶等諸多領域齊頭並進,搬走了脫貧攻堅路上的“幾座大山”。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基層治理出細活 和諧有序安民居

  “萬秀村系統登記在冊的房屋2049棟、57532套,其中出租房1828棟、54026套……”村裏的各類信息怎麼找?萬秀村網格員的手持信息終端機給出了答案。 

  萬秀村建立健全村級信息化指揮中心平臺,為70名網格員配發了手持信息終端機,全面收集和掌握實有人口、房屋、安全設施、村情民意、民政、衛生、教育、醫療、就業、群眾訴求和矛盾糾紛等信息,通過加強信息採集,打牢網格化管理基礎。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格中係,萬秀村實現了90%的問題在網格內解決。村民們常説:“這就是一張保護我們百姓的防護網!” 

  在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和市委政法委指導下,西鄉塘區黨委、政府在萬秀村開展市域社會治理、“平安萬秀”示範創建活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創建經驗在全區、全市推廣,得到了中央政法委、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這是西鄉塘區北湖街道萬秀村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工作中做出的勇敢嘗試,也是我市“法治南寧”建設的一項重要實踐成果。 

  我市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法治南寧”實踐成果豐碩—— 

  全面依法治市力度不斷加大,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2019年成功入圍中央依法治國辦組織實地評估的“綜合示範創建候選地區”; 

  公安改革走在全國、全區前列,在全國首創戶口業務審批後置、電子身份證等舉措,率先在全區推行輔警統一職業保障標準及“馬上辦”“週末辦”等公安政務微改革; 

  司法體制改革加速落地,員額法官、員額檢察官全部配置到位,為全區提供了“南寧方案”。 

  便民服務求突破 智慧體驗舒民心

  數據從“分散”到“集中”,業務從“割裂”到“協同”,辦事從“多門多窗”到“一門綜窗”,服務從“線下為主”到“線上線下全覆蓋”,監管從“封閉”到“陽光”。五大突破,構建了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人社服務新格局。 

  2019年1月,我市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人社全業務的大集中“智慧人社”系統,創新打造“線上一網通、線下一門辦”人社服務新體系,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便民的政務服務。 

  南寧人社業務涉及面廣,業務事項多達240多項,服務對象覆蓋全市6萬多家單位800多萬群眾。“原有系統老舊、操作模式單一,已無法滿足‘互聯網+’、大數據等多方面需求,改革勢在必行。”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説。 

  “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審核,非常快速,是真‘秒辦’!”市民李先生在領取公益性崗位補貼時,體會到了“智慧人社”系統帶來的便利。依託系統“業務全覆蓋”“數據聚通用”等優勢,我市在全國率先探索20項“免辦”、29項“秒辦”服務。 

  “線上一網通、線下一門辦”,有效減少企業和群眾“多頭跑”20.86萬人次,減少填報材料27.1萬份。該經驗做法獲人社部肯定,發文推廣全國。當前,我市正全力實施“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加快推動“打包辦”“提速辦”落地見效,為南寧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我市積極順應信息化時代新趨勢,以政務數據整合共享為抓手,建成全市統一的基礎設施支撐平臺,智慧應用覆蓋審批、交通、就醫、入學、社保、安監、環保以及“愛南寧”APP等政務服務領域,群眾辦事體驗顯著改善,新型智慧城市領跑全區,部分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資源下沉到基層 公平普惠解民憂

  “鎮上的醫療設備和縣城的一樣,我們現在做檢查不但離家近,而且更加放心。”家住上林縣白圩鎮覃排村的覃女士以前去縣城看病非常不便。現在她可以到上林縣醫療集團白圩分院就近看病,來回僅需半小時。 

  上林縣在廣西率先推行醫療衛生服務縣鄉一體化改革,實現了醫生沉下去、基層服務能力提上來、病人留下來。 

  如今,各醫共體成員單位變成“一家人”。由於實行“雙向轉診”,雙方互惠互利,達到共同發展目的,縣鄉兩級醫療單位關係融洽,真正組成了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我市還以實施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為切入點,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初步建立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 

  我市將改革落到實處,破解民生熱點難點,服務群眾需要緊要,努力辦好群眾關切的事情—— 

  文化領域改革全面推進,在全區率先提前完成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任務,實現文化和旅遊市場管理執法“同城一支隊伍”,“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體系加快形成; 

  教育綜合改革體現公平優質,各類教育持續均衡發展,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持續擴大,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全覆蓋,在全區率先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接收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就學人數連續多年位列全區首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內課後服務新政惠及14.86萬學生; 

  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可及性提升,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從無到有,目前共建成155個,獲評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優秀城市,在全國36個試點城市中位列第三。 

  社會事業改革關乎民生,連接民心。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從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領域改起,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記者 胡明峰)

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