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陶瓶的對話》 肖暢恒/作
②《有序風景——鐵山港》 蔡群徽/作
③《漢馬北望》 黃小其/作 (北海市美術家協會供圖)
6月25日,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成果展示——“北部灣海絲路風情水彩畫展”在廣西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辦,北海市委宣傳部為推薦單位,北海市美術家協會為展出單位,廣西美術館為支持單位。
走進展廳,古老斑駁的陶瓷、百年曆史的老街、碧海藍天下漁民豐收的景象等等,79幅色彩斑斕、以絲路精神為內核、凸顯“一帶一路”人文精神的精美水彩畫,向人們展現了一條充滿獨特藝術魅力的海上絲綢之路,讓人們感受不一樣的北部灣故事……
1 成果展示
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是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工作部署,為繁榮文學藝術創作、提高文化供給品質,推動廣西文藝向高峰攀登而組織實施的一項精品創作扶持工程。該工程于2018年啟動,2019年正式實施。“北部灣海絲路風情水彩畫創作項目”作為一個重要項目,經過層層評審,成為首批簽約項目。
近年來,廣西主動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開放發展大潮涌動,北部灣建設風生水起。北海合浦作為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在“一帶一路”歷史大背景下,重走海上絲綢之路,以環北部灣地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風情為主要創作符號,尋找海上絲綢之路的共同文化價值成為藝術家們的歷史使命。
來自北海的9名水彩畫藝術家以廣西北部灣地區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建設成就為創作元素,以“一帶一路”為主線,滿懷熱忱地追尋歷史腳步,心懷感動地記錄現代發展,以水彩畫形式,進行風格多樣、各美其美的創作,完成與項目主題相關的藝術作品79幅。
展廳內,由“古代海絲遺存”“美麗的自然風光”“輝煌的建設成就”三部分組成的精美作品,以其潤透、柔美、陽剛大度的風格抓住人們的眼球。
在“古代海絲遺存”主題展覽區裏,冒雨前來觀展的周女士反復觀賞,她對記者説:“很遺憾沒有能去合浦漢代博物館看實物,這次看了畫展,彌補了遺憾,也讓我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和緣起有了進一步了解。”
“這是廣西首次以單一畫種完成的自治區級重要文藝創作項目,也是作品數量最多的一次。”廣西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陳毅剛説,“這些作品生動反映北部灣的歷史文化和當代風貌,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每位畫家的藝術個性獨具一格,作品水準整齊,充分體現了被譽為‘北部灣畫風’的北海水彩畫的藝術面貌和創作實力,這批作品整體上達到了項目的預期效果。”
2 源於生活
藝術源自生活,源自畫家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藝術的熱忱,而旖旎的風光、厚重的歷史、多彩的文化、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則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和靈感。
自項目啟動後,北海美術家協會通過采風寫生、交流彙報、學術研討等方式,推動藝術家積極參與該項目創作。去年6月,由該項目組組長、北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肖暢恒帶隊,藝術家們分別赴北海合浦、防城港、欽州等地採訪,收集了大量一手素材。“在寫生的時候,藝術家面對不同的體驗,從題材到內容,從表現形式到表現手段、材料,都是根據具體情況有感而發的,能夠看出不同的生活給予藝術家們的啟發。”肖暢恒説。
參與此次畫展的藝術家多為北海水彩畫主力畫家,他們在創作過程中遇到很多實際問題。畫家包建群表示,他對“古代海絲遺存”內容接觸不多,為此他翻閱了大量有關資料,查看有關圖片,並多次到合浦漢代博物館近距離觀察每一件實物,感受那個年代的氣息,讓自己的作品在畫面處理上更具説服力。
包建群將更多筆墨凝聚在北海老街。在他看來,這條有著中西合壁騎樓式建築的百年老街,是中西文化的交匯,更能體現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延續。他的兩幅表現老街的作品《街談巷説》《後港前街》,通過散漫的結構、柔雅的色彩將過去和現在巧妙融合起來,讓我們看到歲月靜好的真情世界。
長期生活在北海的北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張虹,將焦點定格在自己熟悉的港口建設上。在他的眾多作品中,《北部灣港》和《古老漁港》以紮實的造型功底、嫺熟的水彩畫技法引起人們注目。《北部灣港》以港口碼頭的龍門吊為主線,用紅色基調、粗獷線條及充滿張力的藝術手法,使欽州港現代化集裝箱港口一派繁忙的景象躍然紙上。而《古老漁港》,畫家想表現的是現代化燈光漁船和傳統小漁船,休漁期間在古老港口休漁避風、相依相存的情景。畫作採用了暖色調,帶著少許中國畫寫意手法,通過黑白灰紅的強烈對比,構成了古老港口充滿生機的繁華景象。
青年畫家羅希原是中國畫畫家,“這次我嘗試把中國畫的審美觀念和技法融進水彩畫創作中,使作品更具有獨特的審美特點。”羅希告訴記者,如何使主題性與藝術性統一起來,同時突出藝術個性,一直是她在創作中思考和實踐的問題。這次創作中,她以自己對北部灣的認識和體驗,用獨特的角度和眼光,表現出不一樣的北部灣之美。
在“輝煌的建設成就”主題展覽區,羅希站在她那幅《郵輪碼頭》作品前對記者説:“為了表現郵輪碼頭的繁忙景象,我在藝術手法上採用了中國畫位置經營和留白處理,力爭突破水彩畫在主題創作中的局限。”
有“情”才有藝術。美術教師韓兆業談起創作體會,深有感觸。他在數次采風中,真切地感受到古老深沉的北部灣正噴發出勃勃生機,他説:“這份情感讓我有了創作衝動與靈感,成為我堅持到最後的精神支柱。”他始終認為,情感要貫穿創作的始終,否則只是個畫匠。
正是因為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和務實精神,才有了這些記錄、展示廣西環北部灣地區海上絲綢之路煥發青春活力和發展前景的一幅幅優秀作品。肖暢恒認為此次展出的意義在於,“體現出北海水彩畫團隊的較高水準,每位藝術家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使人們看到了他們探索的足跡,看到了不斷了解‘一帶一路’深刻意義的過程。”
3 融合中西
水彩畫起源於西方。明清以來,西學東漸,19世紀末隨著北海口岸的開放,西方水彩畫也隨之傳入北海。真正意義上的北海水彩畫,是20世紀末改革開放後融合中西才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
隨著北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北海水彩畫家們的不斷努力,先後有不少篇幅大、形式多、水準高的水彩畫作品問世,廣受歡迎。1992年,北海水彩畫畫家受文化部邀請首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2010年,北海水彩畫第二次進京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和研討會,北部灣水彩畫基本形成了穩定的畫家群體。
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過往,陽光、沙灘、漁港、騎樓、疍家文化、海洋文化等具有地域性的視覺符號,以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這些取之不盡的創作題材讓北海水彩畫藝術家思如泉涌,他們以現代構成和傳統水彩畫相結合的手法,使水彩畫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北海水彩畫具備了鮮明的地域文化價值和審美取向,形成了一個反映北部灣風情,具有獨特藝術特點的畫種。
多年來,眾多北海水彩畫作品入選全國各類美術大展並獲獎。其中,在原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舉辦的歷屆全國美展中,共有33件作品入選、獲獎,還曾入選原文化部全國畫院美術創作優秀扶持項目。
此次“北部灣海絲路風情水彩畫創作項目”的實踐,極大促進了北海水彩畫家的創作積極性,他們用手中的畫筆,將千年曆史的“古絲路”與激情涌動的“新絲路”銜接起來,讓北海水彩畫有了更深的內涵,從而使“海絲路”文化有了“變”與“不變”的生動注腳,北部灣發展也有了開放包容、情牽世界的生動表達。(廣西日報記者 張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