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廣西淩雲:果園裏話脫貧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20-07-22 18:06:46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消息(陳惠 通訊員 任上騰 韋亞婷):“老哥,你要批發多少斤桂花梨?我們摘好了叫你來拿。”近日,接連不斷的訂購電話讓飛月農場負責人薛飛月笑逐顏開。

  飛月農場位於百色市淩雲縣加尤鎮東哈村。過去村裏種植傳統的黃豆、玉米,産業結構單一,村民收入不穩定,許多村民選擇外出務工,村裏的土地閒置著,雜草叢生。

  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薛飛月的丈夫落下殘疾,幹不了重活。薛飛月一邊要照顧家裏,一邊要打工掙錢,家裏的勞動力減半,生活越發睏難。沒有文化、沒有一技之長,能幹些什麼?她無數次思考著這個問題。

  “我們流轉村裏的荒山土地,種植水果,引進優質的新品種桂花梨、壽桃、牛心李、三紅蜜柚,幾類果樹的花兒錯季開放,果子也錯季成熟,可四季賞花、四季採摘。”薛飛月説,做了半輩子的農民,最擅長的就是幹農活。

  翻新土地、開荒山地、流轉東哈村那良屯300余畝荒山土地,在政府的扶持下,薛飛月修通了産業路,修建水櫃解決灌溉問題,安排技術員“上門”指導種植技術,建成種植基地,連片種植果樹、雜糧,農場一天天地開辦了起來。而村裏荒廢已久的土地又活了起來,重新煥發了光彩。

  飛月農場成立了水果種植、林下養雞、魚苗養殖推廣與銷售一體化、具有現代化農業特色的“薛姐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農場+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7戶村民以土地、資金等方式入股分紅,吸納20名村民就業增收。

  “自從農場建設以來,我就從外面辭職回農場幹活了,不僅有工資收入,還能在家照顧老人,一個月收入近3000塊錢。”東哈村村民冉銀秀説,她在果園鋤草、施肥、澆水,活兒不重,自己通過在基地務工,一年收入5萬多元,一家人已擺脫貧困。

  果園的建設不僅讓村民收到土地租金,還能讓當地群眾通過務工得到工資收入,東哈村10多戶貧困戶在基地務工,並已全部脫貧出列。2019年,飛月農場的規模擴大到了400畝,牛心李、壽桃、柑橘、桂花梨、柚子、油茶等農産品的銷售收入達60萬元。飛月農場被評選為“廣西巾幗科技示範基地”。

  “我們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希望帶動周邊更多的群眾增收致富,只有努力向前跑,才能對得起黨和政府對我的幫助。”薛飛月説。

編輯:唐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