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廣西環保世紀行”是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開展的一項環保宣傳和輿論監督活動,至今已持續開展了23年。2020年廣西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已於今年6月啟動,重點宣傳我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白色污染”防治、野生動物保護等生態環境建設情況,對有關問題進行輿論監督。從即日起,本報將持續推出該宣傳活動相關係列報道,敬請關注。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良好的土壤環境,是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一個重要根基。廣西礦産資源豐富,農林生産活動百花齊放,但隨之也帶來土壤污染等“不能承受之重”。面對不容樂觀的土壤環境狀況,廣西有何作為且又將如何作為?
今年7月下旬以來,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先後赴來賓、百色、貴港等市檢查,2020年廣西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配合執法檢查同步開展。其間,記者隨檢查組和採訪團深入相關市縣(區),從一些細節和側面窺見廣西在這場凈土保衛戰中的經驗、思考、啟示和長遠部署。
1 拯救企業用地受污染地塊
8月4日,記者來到位於百色市右江區大華路的百色融達銅業公司時,只見廠區冷冷清清。這家成立於2004年的礦産企業,因生産工藝和環保設施落後造成水土污染等原因,在2014年被原國家環保部實施淘汰落後産能掛牌督辦,同年11月由百色市政府進行政策性關停。
“我們公司2018年11月進入破産程式,之後的工作主要是配合政府部門對廠區污染地塊進行治理。”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何先生説。在他的身後,是一個約1.6萬平方米的廢渣填埋場。目前,生態環境部門已通過比較先進的原位阻隔填埋修復技術對該填埋場進行治理,以保護周邊土壤環境的安全。今年4月,我區生態環境部門啟動對該公司全廠區土壤調查,7月30日完成了詳調審查和風險評估,下一步將繼續投入資金進行治理,從而使廠區土地資源得到安全再利用。
從污染地塊到修復治理,百色融達銅業公司的“治土之路”,是廣西凈土保衛戰的一個縮影。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坦言,百色市礦産資源在我區佔有重要位置,這些礦産資源對百色乃至廣西的發展,都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但受礦業開發活動影響,礦業集中區企業和礦區周邊土壤受重金屬污染較重,土壤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為落實國家近期開展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現場檢查及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部署,該廳與自治區自然資源廳聯合印發相關工作方案,組織各市開展轄區內污染地塊現場檢查和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及時摸清我區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現狀,推動完成“土十條”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目標任務。同時,核實全區23塊危化品搬遷企業的搬遷改造方式變更情況,督促完成異地搬遷和關閉退出的地塊土壤調查,做好企業土壤污染防控。
一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廣西按時保質完成企業用地調查各項年度工作,現已全面進入初步採樣階段,全區企業用地調查初步採樣調查工作任務為222個地塊。截至今年6月底,廣西共完成198個布點採樣方案的編制工作,完成率為81.48%;完成現場採樣工作地塊51個,完成率為20.99%;完成地塊的數據上報工作16個,完成率為6.58%。總體來看,廣西初步採樣階段各項工作進展快於上報國家的工作計劃且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進度位列全國前列。
2 全面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廣西是我國農業産業的重點區域,如何保障耕地等農用地的土壤安全,關係到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
8月6日,記者在貴港市覃塘區大嶺鄉龍馬村看到,成片的蠶桑、火龍果、糖料蔗等農作物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我們這裡水田、旱地的成土母質為第四紀紅土,土壤PH值偏酸性,屬嚴格管控農用地土壤,不適合種植水稻。”大嶺鄉政府有關負責人説。
作為廣西農用地安全利用嚴格管控類種植結構調整示範區之一,目前有關部門對該村的近500畝水田進行科學評估後,認為不適合種植雙季水稻,並引導農民改種蠶桑、火龍果、糖料蔗産品品質安全的農作物。如今,該示範區內採取土地流轉、政策傾斜、適當給予補貼等措施,引導了兩個專業合作社參與種植結構調整,並通過産業發展提供農民就業崗位約100個,帶動貧困戶43戶,增加了農民收入。
為全面推進廣西農用地安全利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了系列工作方案,全面部署2020年全區耕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劃分、農用地安全利用工作,同時共同研究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兩廳聯合組成5個調研指導組,開展了全區第一輪農用地安全利用調研指導。
數據顯示,2020年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中1.2億元用於廣西農用地安全利用工作,自治區本級配套籌措3900萬元,目前這2項農用地安全利用專項資金已到位。截至今年6月底,全區累計完成農用地安全利用面積400.7萬畝,佔考核目標任務的48.4%。其中,安全利用類247.2萬畝,佔考核目標任務的46.5%;嚴格管控類153.5萬畝,佔考核目標任務的52%。
3 破解難題形成“治土”合力
連日來,記者在來賓、百色、貴港等市採訪時了解到,儘管這些市在貫徹執行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打好凈土保衛戰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的目標要求,與人民群眾對美好宜居生態環境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
“現在,仍有不少村民在種植農作物時,喜歡大量使用化肥和低成本不可降解的農膜,這對土壤環境的破壞很大。我們希望有關部門今後能進一步加強對化肥、不環保農膜使用的監管。”來賓市一些基層人大代表對記者説。
百色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則坦言:“地方政府財政預算遠遠不能滿足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一些縣(區)對解決歷史遺留無主土壤、尾礦庫等土壤污染防治問題的主動性不夠,開展前期調查的資金投入也很少。同時,部門之間聯動性不高,統一有效的預防、治理、保護土壤工作的合力沒有完全形成。”
另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多方主體對土壤造成污染時,土壤污染責任人如何認定以及如何確定責任分擔比例,是執法過程中的重點以及難點,目前,我國還尚未制定出臺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這對土壤環境執法帶來一定程度的挑戰;因歷史原因造成的土壤污染責任界定、污染事實認定以及調查取證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難。此外,受土壤污染防治資金保障不足、農村環保基礎設施仍嚴重不足等因素影響,也一定程度上讓廣西在打好凈土保衛戰過程中面臨種種現實難題。
“各有關部門要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為契機,深入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我區落實落地開花結果;要深刻認識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重要意義,紮實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依法推動依法推動我區凈土保衛戰取得實效,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和土壤資源永續利用。”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表示,下一步,我區各地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繼續開展好法律監督工作,為打好凈土保衛戰貢獻人大力量;要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推動執法部門嚴格執法、企業守法,形成土壤污染防治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