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廣西要聞

廣西新增5家國字號孵化器 增速排全國第二

2020-01-02 16:29:02 | 來源:廣西日報 | 編輯:駱秋妤 | 責編:趙瀅溪

  本報記者 李新雄

  科技部近日公佈2019年新認定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廣西榕華科技企業孵化器、梧州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廣西申能達科技企業孵化器等5家孵化器榜上有名,增速排名全國第二。至此,我區有233家科技雙創載體進入國家火炬統計序列,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5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0家。此舉標誌著我區打造雙創升級版工作邁上新臺階。

  孵化器30年發展廣泛帶動創業就業

  1989年,我區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桂林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桂林科技企業發展中心)在桂林國家高新區成立,專為中小型科技企業、留學人員及博士提供創業服務。隨後,南寧新技術創業者中心、柳州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北海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科技企業孵化器相繼成立。

  “幫助創業者實現夢想,呵護企業走好‘人生第一步’是孵化器的宗旨,作為大眾創新創業的支撐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理想平臺,我區孵化器成立30年來廣泛帶動創業就業,使眾多藏于深閨的科技成果在市場中落地成金,促進民營經濟加速發展。”自治區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説。

  記者採訪了解到,經過30年的風雨歷程,我區孵化器的主力已完成政府主辦向民營主導的轉變,隊伍也成長到89家。共擁有孵化場地面積約240萬平方米,服務在孵企業超3800家(全部民營企業)、創業團隊超1000個,提供就業崗位約4.7萬個。其中備受關注的亮眼成績是南寧新技術創業者中心,成功孵化出營收14個億的上市企業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西聯訊U谷科技企業孵化器順利孵化了一天賣出5萬盒新式蛋黃酥的“網紅”廣西軒媽食品有限公司。剛剛獲新認定的5家國家級孵化器,“十三五”期間培育出高新技術企業34家、上市掛牌企業11家。孵化器已成為我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推動中小微科技企業高品質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區域創新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新增5家國字號孵化器,在西部12省(區、市)中排名第二,這一業績表明廣西科技孵化體系基本建成,孵化載體發展進入高品質增長期,是我區孵化器事業的一個里程碑。”具有30年孵化器從業經驗的南寧新技術創業者中心總工程師劉耀寧説。

  四力齊發激活釋放雙創力量

  “我區今年國字號孵化器增速快、孵化器總數和品質都不斷提高,但仍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增值服務能力偏弱、服務績效偏低等問題和短板。”科技廳成果處一工作人員坦稱。

  如何打造雙創升級版,讓孵化器提質增效,釋放雙創力量?我區精準施策、四力齊發。

  突出抓好頂層設計,提升科技孵化事業領導力是關鍵一招。我區高位推動雙創事業發展,確立“加快創新創業融通發展”發展目標,提出“每年可安排一定比例的計劃用地作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用地”“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型創業孵化基地補助機制”“2021年底前,對自治區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免征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服務增值稅”等幹貨政策。

  做好雙創與産業融合這一大文章,提升科技孵化載體支撐力是重要一環。以“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為導向,地方政府發動和支持龍頭、大型企業圍繞自身發展需求,同步建設專業型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打造“孵化圈”,培植“産業林”,完善“供應鏈”。孕育出一批成長迅猛的專業型科技雙創載體,新能源汽車電池阻燃材料等一批市場廣闊的技術和企業獲得精心孵化。

  突出抓好以升促建工作,提升孵化器成長力。建立國家級科技雙創載體培育庫,遴選有意願、有基礎、有思路、有幹勁的“四有”孵化器入庫重點培育。目前,培育庫第一批入庫孵化器10家、眾創空間12家,開展入庫培育工作一年來成效彰顯。

  為了營造良好的雙創生態,突出抓好載體合作共建,提升孵化工作開放力。“引進來”“走出去”組合拳及時登場。通過引進國內優秀科技雙創載體運營機構紮根廣西,將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完善的孵化體系、暢通的市場渠道引入我區,南寧·中關村雙創示範基地、力合南寧科技園等外來科技雙創園區相繼落地,服務本市、輻射全區,支撐南寧進入2018年中國城市創新創業活力50強。同時,在外省建設“飛地孵化器”,通過“廣西廣東科技廳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戰略協議”等合作渠道,與廣州明動軟體公司簽訂孵化協議,共建“孵化站”,利用當地豐富資源孵化廣西註冊的初創企業,待其成長到一定規模且發展相對穩定後,再遷回我區進一步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