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貴港市平南縣:貧瘠山川變“金山銀山”
2020-06-19 16:10: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洋責編:胡曉萌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陳惠):近日,貴港市平南縣大洲鎮上垌村扶貧産業基地漫山遍野的沃柑樹已開始結果,藏在綠油油葉子中間的青色小果仁,在陽光照射下泛著光芒。

  【A】貴港市平南縣:貧瘠山川變“金山銀山”

  大洲鎮上垌扶貧産業基地 攝影 陳惠

  上垌村扶貧産業基地位於大洲鎮東南部,基地所在上垌村是2016年脫貧的貧困村。為使貧困戶穩定脫貧不返貧,大洲鎮推行閒置土地流轉種植易管理、抗病強、早産豐産、品質一流的沃柑。

  “基地總規劃面積2000多畝,2019年建成平南縣連片面積最大的700多畝沃柑基地;獲評‘平南縣第一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園’稱號。”大洲鎮黨委書記黃秋麗説,為帶動一方百姓發展致富,大洲鎮利用荒坡大面積種植沃柑,昔日的貧瘠山川逐步轉化成為“金山銀山”。

  在種滿沃柑樹的山上,工人們正戴著草帽,忙著給沃柑樹除草、修枝。“這些都是當地的貧困戶。”黃秋麗説,“基地為貧困戶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農忙時節同時有50個至60個貧困人員到基地務工,他們每天能有80元至100元的收入。”

  家住上垌村嶺坳屯的貧困戶吳月妮,一家6口人,1人患有大病,2人患有慢性病,勞動力少。2018年10月,吳月妮開始在基地工作,主要負責合作社的賬目和基地管理工作。沃柑扶貧産業基地讓她的家庭有了穩定收入。“現在每天工作8個小時,每月固定有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還能就近照顧病人和孩子,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吳月妮説。

  據了解,上垌村扶貧産業基地共吸納了上垌村257戶貧困戶入股村民合作社,助推了上垌村貧困戶穩定脫貧。該基地還輻射了帶動480戶普通群眾發展沃柑種植産業,帶動了4個面上村(大洲社區、福垌村、甘嶺村、坦坡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大洲鎮宣傳委員、副鎮長黃德軍介紹,上垌村扶貧産業基地貧困戶分紅期為3年。3年期滿後,全部收益歸村集體所有。年收益按照“811”原則進行分配,即貧困戶80%,村級集體經濟10%,基地管理人員激勵資金10%。“811”分配原則,不僅讓上垌村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換,還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