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廣西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一帶一路    |    魅力東盟     |    輿情智庫
【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産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2020-08-13 08:47:11來源:廣西新聞網編輯:唐志強責編:路晶森

  黨的十八大以來,來賓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於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做好扶貧工作,發揮來賓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幹勁搶抓時間,堅持問題導向,全力以赴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2016年,來賓市合山市成為廣西首批四個脫貧摘帽縣(市、區)之一。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截至2019年底,來賓市已有合山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武宣縣、忻城縣等4個貧困市(縣),254個貧困村,28.3萬人實現脫貧摘帽,來賓市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46%,僅剩15個貧困村、3637戶10331貧困人口尚未實現脫貧摘帽,面對這場大考中決定最終成績的“壓軸題”,來賓已做足準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加視頻【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産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黃花倒水蓮成為共和村重要的種植藥材品種,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廣西新聞網記者 金翔義 攝

加視頻【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産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金秀共同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趙成品在介紹當地種植的中草藥品種。廣西新聞網記者 金翔義 攝

  金秀瑤族自治縣共和村:"靠山吃山" 林下種植瑤藥促脫貧

  常言道“靠山吃山”。對於地處金秀瑤族自治縣中南部大瑤山腹地的金秀鎮共和村群眾而言,“靠山吃山”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一個形象的注解。

  “共和村群眾以前主要靠杉樹、茶葉和竹筍這3種傳統的作物來獲取經濟收入。”已在共和村駐村工作5年的第一書記黃國整介紹説。種植杉木需要15年才能産生收益,茶葉和竹筍雖然每年一收,但是不太適宜當地規模化種植,沒法幫助群眾有效脫貧致富。2016年,共和村有著252戶988人尚未脫貧,貧困率高達50%。顯然,光靠簡單的“靠山吃山”已經行不通。

  “瑤醫”“瑤藥”算得上是瑤鄉金秀文化中重要的符號之一,而金秀瑤族自治縣對於林下種植中草藥就是“瑤藥”,也已歷史悠久。早前,還有當地老百姓進山採集中草藥出售補貼家用的情況。黃國整等負責共和村脫貧攻堅的工作人員看到了林下種植中草藥的發展潛力廣闊,隨後開始加大力度鼓勵共和村貧困戶們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經濟,使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産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

  而機遇也適時出現。2017年,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和金秀瑤族自治縣結成脫貧致富、共奔小康對子。經過考察,茂名市茂南區一家上市公司與金秀共和村結成對子,簽訂了幫扶協議,致力於將該村打造成瑤藥種植的示範點,從而帶動金秀瑤族自治縣其他地方發展瑤藥。在各方合力推動下,“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中草藥的模式逐漸成形,形成了藥企産前提供技術培訓,産中科技指導,産後收購、加工、儲藏和銷售的成熟流程,實現了基地的規模化、産業化。

  “2016年以來,共和村貧困戶脫貧數量連年增長,目前全村只剩下3戶9人尚未脫貧,預計2020年9月共和村將實現全部脫貧。”黃國整説。據了解,目前共和村種植有黑老虎、絞股藍、九結風等十余种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的藥材,種植規模達7000畝。通過林下種植的形式,實現了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種植經濟兩不誤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加視頻【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産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金秀瑤族自治縣聖堂山南麓山腳下,有一處用瑤民舊居改造的民宿旅遊度假區。廣西新聞網記者 金翔義 攝

加視頻【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産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遊客在民宿度假區內休閒。廣西新聞網記者 金翔義 攝

  金秀瑤族自治縣大嶺村:“網紅”民宿 讓他們脫貧奔富路

  在有著“桂中第一高峰”之稱的聖堂山南麓山腳下,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一個叫作大嶺村的小村子因為發展鄉村旅遊業“火了”。吸引了遠近遊客聞名而來,只為到這裡遠眺聖堂山雲卷雲舒,再在大嶺村的民宿裏閒適地住上一晚,給心情放一個假。

  2015年以前,下轄4個自然屯、有110戶395人的大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卻有66戶215人,貧困發生率處於54.43%的高位。“2015年以來,得益於市裏和縣裏重視,挂點幫扶單位等各方形成合力,大嶺村形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共識,探索出了發展‘旅遊+民宿’特色産業的路子,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已經在大嶺村駐村了5年的第一書記莫秋明説。

  目前,該村已建成了一定規模的瑤嶺天下民宿,有效帶動了該村旅遊民宿的産業發展。2016年至2019年,大嶺村共接待遊客38.6萬多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0多萬元,直接帶動65戶貧困戶213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低為0.51%,創造了旅遊扶貧的“大嶺速度”和“大嶺模式”。

  如今,在這個深山裏的小村落,有民宿8家、農家樂2家,共92間客房、181張床位,還有7家在建的民宿也即將營業。大嶺村從一個偏僻貧窮落後國家級三類深度貧困村發展成了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首批國家森林鄉村示範村等,並成了來賓市文化旅遊扶貧的典範,帶領貧困群眾逐步走上了一條鄉村民宿文化旅遊助力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加視頻【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産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貧困戶蘇秀良正在合山市嶺南鎮裏蘭村火龍果扶貧産業園裏務工。廣西新聞網記者 林亮 攝

  合山市裏蘭村:一個火龍果帶“火”一個村

  在嶺南鎮裏蘭村火龍果扶貧産業園,農戶正忙著護理火龍果,修剪苗芽、拔草,一派忙碌景象。

  “我本來是種植甘蔗的,現在也種。然後之前聽説火龍果園這邊有活幹,我想著在家附近,又能再緩解家裏的負擔,每天還有100元收入,就來了。”在裏蘭村火龍果扶貧産業園務工的貧困戶蘇秀良説。

  為扶持産業發展,給貧困戶收入提供可持續提高的路子,2019年,合山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實施千畝火龍果産業項目,通過“公司+技術+基地+農戶”一體化運作模式,農戶實現“流轉有租金、勞作有酬金”,帶動合山市裏蘭村188戶貧困戶增收。

  2019年,合山市裏蘭村火龍果扶貧産業園被認定為“合山市第三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村級示範點”。今年,裏蘭村創新農村集體經營管理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利用上級扶貧資金300萬元購買思甘屯150畝火龍果一期工程,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0萬元以上。目前已完成二期工程土地流轉工作,簽訂土地流轉協議295畝,涉及農戶140余戶,第一年租金及青苗補償已全部發放到位。

  通過推行“農業企業+村民合作社+産業基地”的運營模式,確保了裏蘭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固增收,火龍果扶貧産業園成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鑰匙。

加視頻【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産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合山屯山村裏種植天冬第一人淩爾平。廣西新聞網記者 林亮 攝

  合山市屯山村:種植中藥材 脫貧有良方

  走進屯山村,隨處可見一種葉子像松樹、根如蘭花、莖上還有刺的植物,整齊地生長著……這種植物叫作天冬。天冬屬於名貴中藥材,價值高,市場好,只要掌握技術就能種植。

  “我是從2015年經人介紹開始種植的,剛開始只有兩畝多,到去年,我家已經種了六畝多。我覺得種植天冬很有發展前景,銷路不愁。”淩爾平説。淩爾平是屯山村裏最早種植天冬的人,經過幾年來的精心管理種植,他種出天冬畝産達到7000多斤,2019年通過銷售天冬藥材,讓他的收入翻了幾番,成為屯山村種植天冬的“金字招牌”。

  目前,中藥材市場上對於天冬的需求量大,新鮮的天冬收購價為每公斤5元,幹貨可賣到每公斤60元。而且天冬的産量高,每畝可産5噸左右,收益在2萬元以上。2018年以來,天冬藥材種植逐漸發展成為屯山村産業幫扶項目之一,淩爾平也由貧困戶搖身一變種植天冬的致富領路人。

  屯山村在淩爾平的帶動下,目前已有20多戶貧困戶種植了近200畝天冬藥材,預計收入達400多萬元。屯山村加大動員該村貧困戶及農戶種植天冬藥材的力度,把天冬藥材作為屯山村産業發展的重要項目,做大做強天冬藥材産業。此外,屯山村還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如牛、豬、富硒大米等特色産業,助推脫貧攻堅。目前,産業覆蓋率達99.71%,新型經營主體或産業基地帶動貧困戶比例為25.69%。

加視頻【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産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瀑泉村村民正在忙著采收蓮藕。廣西新聞網記者 林亮 攝

  合山市瀑泉村:因“荷”而來 但求“藕”遇

  “我們這幾年種植蓮藕都得到政府以獎代補資金,從2016年的一畝擴大到現在的五畝。合作社分紅按前面規定的,今年都得到了分紅。”一名正在勞作的藕農説道。近年來,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戰果,努力打造幸福鄉村,北泗鎮瀑泉村著力發展蓮藕種植産業,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瀑泉村以合山市荷泉蓮藕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平臺,發展多种經營,將村民閒置土地整合後,發展有機蓮藕特色種植項目40多畝,今年計劃擴大至55畝。蓮藕批發價4元/斤,一畝産量3000斤左右,正常情況下年收益可以達到50多萬元。為發揮荷泉蓮藕的最大價值,做到物盡其用,合作社成立燎原食品加工廠,製作藕粉、藕粉條,形成荷泉蓮藕産業鏈,打響荷泉蓮藕品牌。

  荷泉蓮藕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開發了有機蓮藕、有機桑葚、林下山雞等特色種養殖,還成為瀑泉村黨總支特色種養殖培訓基地。合作社以貧困戶扶貧資金入股及帶動種植的方式將帶動瀑泉村拉的屯63戶貧困戶,共178人脫貧致富,同時採取 “基地十合作社十農戶”的種植經營模式,通過該模式一方面能夠吸納拉的屯10多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另一個方面帶動了周邊農戶蓮藕種植積極性,一起創收,進一步激活當地種植産業。(廣西新聞網記者 韋幸文 林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