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廣西“壯族三月三”即將來臨,五色糯米飯作為壯鄉人家的傳統美食,是其民族代表性符號之一,它是一代代壯鄉人的匠心傳承,寓意吉祥如意、五穀豐登。“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杜甫曾為它留下佳句,“青精飯”指的就是現在的五色糯米飯,2010年,五色糯米飯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五色糯米飯非遺民俗文化傳承人潘紅華 (央廣網發 何沛傑攝)
潘紅華是五色糯米飯非遺民俗文化傳承人,也是南寧市武鳴區文化館五彩壯鄉分館館長,她製作的五色糯米飯顏色鮮亮,口感香糯,遠近聞名。潘紅華説,五色糯米飯蒸好出鍋時蔓延出的甜糯香氣,是她記憶深處最幸福的味道。
潘紅華從小與外婆生活在龍母文化的起源地大明山山腳,她回憶説,小時候的快樂就是一邊看外婆做五色糯米飯,一邊聽外婆講壯鄉兒女的故事。正是因為兒時的耳濡目染,潘紅華對壯鄉文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為她後來決心傳承推廣五色糯米飯的美食文化打下了基礎。深植情感,堅守匠心,是外婆讓她對壯鄉美食與文化有了最深的理解與眷念,而五色糯米飯也成了她對外婆思念的寄託。
潘紅華製作五色糯米飯(央廣網發 何沛傑攝)
五色糯米飯有紅、紫、黃、黑、白五種色彩,紅色汁液取自紅藍草,紫色汁液取自紫藍藤,黃色汁液取自梔子果,黑色汁液取自新鮮楓葉,這些植物都是生長于山林中或經農戶種植的,自帶天然的清香味,白色便是糯米本來的顏色。
五色糯米飯原材料的準備過程並不簡單,將這些天然的植物採摘回來之後,需要放水中浸泡至少一夜,再將糯米放入已經出色的汁液中浸泡約10個小時。潘紅華説:“唯有用楓葉水染的黑飯特別難做,想要染出深亮好看的黑色,需要將搗碎的楓葉浸泡一天一夜,濾出的水反復操作多次才行。”據潘紅華介紹,給糯米浸泡上色是製作五色糯米飯最關鍵的一步,植物需要泡多久,汁水與糯米的比例如何,泡米時長計算等,每個步驟都不容出錯。只有付出足夠的細心和耐心,才能染出成色漂亮的五色糯米。
蒸制好的五色糯米飯(央廣網發 何沛傑攝)
蒸制也是一項技術活,為了保證五色糯米飯的地道口感,潘紅華採用的都是當地農戶種植的糯米,充分瀝幹糯米的水分後,將其放進木桶中,採用隔水蒸的方法進行,需要用柴火蒸上45分鐘。一顆顆圓潤光滑的糯米粒,在高溫的蒸制下變軟變黏變香,五種色彩均勻分佈,斑斕美觀。在潘紅華的眼裏,它已經超出了美食的含義,是一件凝聚了情感與心血的珍品。
潘紅華曾經是一位人民教師,為了使五色糯米飯製作的手工藝得以傳承,她毅然辭去了原本穩定的工作,成立了五色糯糯美食坊,潛心研究五色糯米飯的製作。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美食,潘紅華還研製出了五色糯米飯的系列衍生産品,包括五色糯米酒、五色艾饃、五色粽子等,都廣受好評。
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壯族五色糯米飯製作技藝》傳承基地揭牌成立,潘紅華成為基地的負責人,她在心裏暗下決心,一定要將這門手工藝發揚推廣好,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傳承基地詳細展示了五色糯米飯的原材料與製作工序,讓來到這裡的民族文化愛好者與美食愛好者,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和感受到這道非遺美食的魅力。潘紅華説:“未來,我們將繼續在五色糯米飯的製作工藝和標準上下功夫,爭取將它打造成為標準化産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品嘗到這份壯鄉味道,讓五色糯米飯帶著壯鄉文化一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羅蘭 王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