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技能送崗位 助群眾挪“窮窩”

2017-12-18 10:52:17|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加坡村是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距縣城151公里,是從江縣最邊遠、自然條件最惡劣的村寨,也是全省極度貧困村之一。全村110戶432人,低保戶64戶211人,貧困戶60戶243人,村裏有的老人幾十年沒有出過村子,連漢話都不會説。長期以來,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困擾著山上的村民。

       省地方海事局定點包乾加坡村脫貧攻堅。受領任務後,局黨委高度重視,局班子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加坡村調研,制定了加坡村脫貧攻堅工作推進計劃,成立了前線脫貧攻堅工作小組,與村兩委合力攻堅,著力推進村民易地扶貧搬遷。按照從江縣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加坡村作為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村,目前已在貫洞鎮安置小區搬遷分房94戶386人。

    “住房的問題解決了,但是他們沒有文化,離開家鄉後,靠什麼謀生?”省地方海事局駐加坡村工作組負責人、局屬省航電開發投資公司(下稱航電公司)黨群部科員周儒松説,由於地區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大部分貧困戶沒有出過遠門,思想意識落後,村民就近去廣西伐木打零工補貼家用,一直不願離開土生土長的地方。

    “要讓村民搬得出,首先要讓他們過得好!”在得知村民們的顧慮後,局領導班子意識到,要讓村民們安心在安置點生活,就要讓他們的生活有保障,讓他們擁有謀生就業的“造血功能”。

   “我文化低,但會開車,航電公司安排我當司機,一個月工資3700元,現在工作和住所都解決了,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在工作組的幫助下,村民韋江輝變成了工薪族。

   “我沒什麼文化,航電公司安排我到指揮部當保安,一個月能拿3700元工資。”村民梁任揚對現在的生活和收入都很滿意。

      通過教技能送崗位,部分具有就業能力和意願的村民們實現了就近就業。入住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近一年,由於工作有著落,收入有保障,大夥生活得更安心了。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實實在在為他們做事,他們能感覺得到。起初讓大夥出去工作、生活,沒人信任我們、理睬我們,可現在,先出去工作的村民得到了實惠,大夥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對於這樣的改變,省地方海事局黨委書記蔡光蓮很欣慰。

      據介紹,截至今年11月,省地方海事局已累計投入扶貧幫扶資金31.57萬元,主要用於發放貧困戶就業人員工資、基礎設施建設等。局屬企業和各行業共協調崗位70余個,幫助加坡村解決貧困(搬遷)群眾就業18人。

      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只有通過文化知識技能的學習培訓,不斷提升受貧群眾的知識認知、增強思想覺悟,才能徹底拔除窮根、消除貧困。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這裡就是我們為加哨村援建的教學點,已經完全建好,現在有38個同學坐在裏面上學了!”省地方海事局派駐停洞鎮加哨村第一書記聶朝潤指著剛建好的教學點説。再訪加哨村,今年8月底記者初訪時的建設場景歷歷在目——“只要能讓孩子們早一天坐在乾淨而安全的食堂裏吃飯,我們苦點累點都不算什麼。”當時的施工現場負責人萬繼永如是説。

    “吃飯了!吃飯了!”隨著陣陣歡呼聲,下江鎮高仟村小學食堂內,身著侗族服飾的同學們坐在乾淨明亮的食堂內吃起了香噴噴的營養餐。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東朗鎮關雄村小學,“整潔乾淨是一種習慣,輕聲細語是一種素養。”“天地糧心,珍食莫蝕。”在該校食堂內,這樣的標語格外醒目。

    “高仟村和關雄村有食堂了!”這對於兩個村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孩子們只能站在操場和教學樓過道裏吃飯的場景已成“過去式”。

    “當初,我和許湘華局長到村裏走訪,得知兩個學校沒有食堂,孩子們都是站在操場和過道裏吃飯,關雄小學的廁所還十分危險。讓孩子們少受點苦,就是我們亟須解決的民生問題!”説起幾個月前的“往事”,蔡光蓮眼神裏滿是對孩子們的愛憐。

      省地方海事局黨委會研究決定,壓縮行政經費援建高仟村和關雄村兩所學校的食堂和廁所。該局局長許湘華強調,要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用到老百姓的身上,所有建設由局屬施工單位實施,不得從中賺取任何費用。目前,兩個項目已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

      而這一切,只是一年多來省地方海事局助力從江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幫扶對象不脫貧,我們就絕不脫鉤。”省地方海事局黨委書記蔡光蓮説,將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要求,突出精準識貧、精準扶貧,帶著責任和感情,不斷提升工作溫度和熱度,分層分類分戶分人謀劃具體的扶貧規劃和幫扶措施,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確保精準扶貧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共圓月亮山苗鄉侗寨同步小康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