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啟動十大生態扶貧工程
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貴州省生態扶貧實施方案(2017—2020年)》,根據該方案,我省將實施退耕還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十大生態扶貧工程,力爭到2020年,通過生態扶貧助推全省30萬以上貧困戶、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根據方案,我省將大力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緊密結合,通過實施生態扶貧十大工程,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保護和修復力度,促進貧困人口在生態建設保護修復中增收脫貧、穩定致富,在擺脫貧困中不斷增強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方案提出了具體目標,即到2020年,通過生態扶貧助推全省30萬以上貧困戶、100萬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因此,方案根據目標提出了重點任務,我省將實施退耕還林建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十大生態扶貧工程。
方案還提出了保障措施,我省將建立健全發展改革、林業、財政、扶貧、水利、水庫和生態移民以及能源部門之間的定期會商工作機制,統籌推進生態扶貧各項工作,形成共商共促生態扶貧工作合力。
此外,我省還將建立動態管理和調度工作機制,對年度重點工作實行臺賬管理、按月進行調度,完成一項、銷賬一項。建立生態扶貧項目的調度督查和獎懲機制,對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資金到位情況、資金使用情況以及帶動貧困群眾增收情況等進行調度督查;對建設進度緩慢、資金撥付不及時、資金違規使用的項目要及時約談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並通報相關情況;對建設情況好、資金撥付及時、帶動貧困群眾增收效果明顯的項目,要予以表彰獎勵。
(本報記者 楊林國)
■相關連結
“十大生態扶貧工程”
◎退耕還林建設扶貧工程
全力爭取國家將我省25度以上坡耕地、嚴重石漠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陡坡梯田和嚴重污染耕地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範圍,2017-2020年全省爭取實施退耕還林1000萬畝左右。退耕還林任務繼續向三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14個深度貧困縣傾斜,對符合退耕政策的貧困村、貧困農戶實現工程全覆蓋,確保69萬戶貧困戶每畝退耕地有1200元的政策性收入。以退耕還林工程為平臺,支持貧困縣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集中資源調整種植結構,下大力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刺梨、核桃、板栗、獼猴桃等特色産業,建成一批高標準、高品質的經果林基地,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1萬戶、164萬人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等。
◎農村小水電建設扶貧工程
對貧困縣新建或在建小型水電站按每千瓦4000元給予中央資金補助,項目法人每年將中央投資收益(年收益高於6%的據實繳存,低於6%的由項目法人補足6%)存入縣級人民政府指定賬戶,專項用於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建設,扶持貧困戶脫貧。2018年安排省預算內補助資金1800萬元,推進普定縣、貴定縣、黃平縣3個水電資源開發資産收益扶貧改革試點項目實施,帶動項目覆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700元左右。
◎生態護林員精準扶貧工程
按照中央、省、縣三級分擔的原則,整合中央補助資金、森林管護資金及切塊到縣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並新增省級財政資金,加大對生態護林員的資金投入,按照“應聘盡聘”原則,貧困縣根據實際需要優先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在現有生態護林員4.47萬人基礎上再新增生態護林員5.2萬人;建立統一規範的森林管護隊伍體系和管理制度,切實解決護林隊伍類型、方式、補助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並進一步擴大生態護林員醫療保險覆蓋範圍,防止生態護林員脫貧後因病返貧。到2020年全省生態護林員森林資源管護隊伍總規模達9.67萬人,人均管護森林面積穩定在1500畝以內;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2萬戶、20萬人人均增收2300元左右。
◎重點生態區位人工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工程
對現有重點生態區位內Ⅰ級保護林地以及禁止採伐的非國有林並已劃定為國家一級公益林的人工商品林,通過租賃、贖買等多種方式,促進重點生態區位集中連片生態公益林品質提高、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增強和林農收入穩步增長,實現社會得綠、林農得利。2018年至2020年通過全額贖買試點改造提升試點等多種方式,完成贖買改革試點面積18萬畝,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000戶、1.7萬人人均增收2萬元左右。
◎碳匯交易試點扶貧工程
以14個深度貧困縣、20個極貧鄉鎮、2760個深度貧困村的森林碳匯資源開發為重點,利用全國碳市場和現有9個碳交易試點體系,引導具有碳交易配額履約任務的企業購買林業碳匯減排量,完成履約目標;鼓勵對口幫扶貧困地區的單位,購買對口貧困地區的林業碳匯,完成對口幫扶任務、踐行降碳社會責任;推廣大型公共活動、會議購買碳匯減排量、消除碳足跡、實現會議“碳中和”的做法,引領綠色低碳辦會。2018年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完成碳匯扶貧項目5-10個,實現新增碳匯量50萬噸以上;2019年全省深度貧困地區碳匯資源開發覆蓋度達50%以上,實現新增碳匯量70萬噸以上;2020年全省深度貧困地區碳匯資源開發覆蓋度達80%以上,實現新增碳匯量100萬噸以上。
◎以工代賑資産收益扶貧試點工程
瞄準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探索“以工代賑資産變股權、貧困戶變股民”的資産收益扶貧新模式,將以工代賑投入貧困村道路、水利設施等不宜分割的資産,折股量化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參股到當地發展前景較好的特色産業發展等項目中,並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益分配時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予以傾斜支持。從2018年開始每年從中央資金中安排4000萬元以上,重點支持全省14個深度貧困縣開展試點,進一步明確入股資金比例、入股主體、受益主體,規範集體股權設置辦法,健全收益分配製度,明確項目覆蓋的貧困戶能享有按照國家入股資金年度存款基準利率的最低保障,切實使貧困戶收益來源多元化,多方位推動貧困戶提高收入水準,確保項目覆蓋的貧困戶人均增收1900元左右。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扶貧工程
認真落實我省4928萬畝國家公益林每畝15元的補償標準。鞏固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儘快制定出臺提高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方案,健全補償資金投入機制,逐步提高納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3750萬畝地方公益林補償標準,實現與國家公益林補償標準並軌,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6萬戶、258萬人人均增收70元左右。
◎光伏發電項目扶貧工程
對威寧、盤州、普安等光照資源相對豐富、電網接入條件允許的貧困地區優先配置光伏發電指標,按照光伏發電與農林、養殖、旅遊相結合的原則,建設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等項目。組織威寧、赫章、盤州、普安等地區編制光伏扶貧規劃和實施方案,力爭進入國家光伏扶貧試點地區名錄。2017年至2020年全省貧困縣每年擴大光伏發電規模20萬千瓦以上,累計完成總投資52億元以上,利用荒山荒坡5000畝以上,帶動項目覆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自然保護區生態移民工程
將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內自願搬遷貧困人口優先納入我省新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計劃,從根本上減少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並按照標準對移民對象進行生態補償,促進脫貧。2017年至2019年力爭完成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877戶、57379人,其中核心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58戶、8396人,緩衝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85戶、9915人,實驗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534戶、39068人。
◎森林資源利用扶貧工程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利用省脫貧攻堅投資基金扶貧産業子基金、林業項目貸款貼息等政策,大力發展林菌、林藥等林下種植業和林下養雞、養蜂等林下養殖業,加大林地空間利用力度,發展立體林業,到2020年林下經濟建設利用林地面積3300萬畝,其中林下種植551萬畝、林下養殖1551萬畝、林下産品採集加工725萬畝、森林景觀利用473萬畝;發展林菌種植50萬畝、養雞1500萬羽、食用菌2億棒;全省林下經濟産值突破1000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萬戶、3.2萬人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加快森林旅遊業與康養服務業發展,完善國家級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森林康養示範基地;開展森林康養示範創建活動,每年評選一批森林康養示範市、縣(區)、鎮、村。到2020年,全省森林、林木(花卉)公園達100處、各級重要濕地達236個、森林康養基地達100個,森林旅遊業與康養服務業力爭實現産值2500億元,助推貧困群眾20萬戶、60萬人增收脫貧。(作者 楊林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