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聚力土地整治 助推鄉村振興

2018-02-07 09:49:14|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省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我省將大力實施土地整治,助推脫貧攻堅。

  過去5年,貴州66個三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新增建設用地8萬畝;實施每年為10萬就地脫貧人口每人整治1畝優質農田工程、20個極貧鄉鎮整鄉推進土地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累計投入資金30億元,整治優質農田26萬畝,促進了土地流轉和農業産業發展,惠及22萬就地脫貧人口。同時通過“村民自建”方式,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組織施工,用工優先安排貧困人口,獲務工收入2.24億元。

  2016年,貴州在全國率先出臺增減掛鉤政策積極支持易地扶貧搬遷的實施意見,建成全國首個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網上流轉平臺,並於2016年5月12日敲響了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第一槌。目前,已流轉面積1.2萬畝,為貧困地區增加收益28億元。

  今年,我省將繼續實施為10萬就地脫貧人口每人整治1畝優質農田工程,完善“村民自建”土地整治模式,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烏蒙山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完成極貧鄉鎮土地整治、地災防治整鄉推進三年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目標。同時,積極推進礦産開發助力脫貧攻堅,探索走出一條礦山企業發展與群眾脫貧增收雙贏的新路子。(羅石香)

  延伸閱讀

  ●整治低效用地16.5萬畝 恢復治理礦山1457處

  “十二五”以來,全省單位國內生産總值建設用地下降30%,整治各類低效用地16.5萬畝。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整治“雙控”,2013年至2016年,全省農轉徵項目供地率73.32%,在全國名列前五位。

  持續推進礦産資源節約集約和綜合利用,獲國家專項資金補助3.5億元,開陽磷礦、甕福磷礦、水銀洞金礦等一批國家級示範基地、示範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成效顯著,我省5項技術列入全國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

  執行新“三率”指標,礦産回採率黑色金屬提高3個百分點、有色金屬提高5個百分點。黔西、南明、福泉等8縣(市、區)獲“全國節約集約模範縣(市)”稱號。5年來,恢復治理礦山1457處135.6萬畝,完成150處7.5萬畝“礦山復綠”,礦山安全生産條件、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劃定526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並“入圖”監管

  “十二五”以來,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和自然資源及空間地理數據庫不斷完善。國土資源“一張圖”工程,是土地利用現狀、基本農田、遙感監測、土地變更調查以及基礎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與國土資源的計劃、審批、供應、補充、開發、執法等行政監管系統疊加,共同構建的統一綜合監管平臺,實現了資源開發利用“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的監管目標。同時,國土大數據也成為我省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全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261.69萬畝,並全部上圖入庫、落地到戶,超額完成了國家規定的保護目標,並納入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進行監管。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比例由49.22%上升到61.75%,與生態保護紅線、城市開發邊界共同構成城市生態保護屏障。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實施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957萬畝,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新發現各型礦産地279處、旅遊資源5萬多處

  “十二五”以來,我省地質找礦戰略行動第二階段取得突破,煤、磷、鋁土、錳、金、鉛鋅等優勢礦種的找礦工作取得重大成果,新發現大型礦産地105處、中型110處、小型64處,礦産資源保障程度大幅提升。

  在旅遊資源大普查中,新發現旅遊資源5.16萬處,全面摸清了我省旅遊資源底數,為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提供了資源供給。

  完成全省溫泉資源專項調查,初步查明全省240處溫泉(地熱)資源基本情況,為我省打造“溫泉省”奠定了基礎。

  開展地理國情基礎性專題性監測,完成了火龍果、藍莓、獼猴桃、刺梨4種精品水果種植情況調查。

  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持續推進,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在貴陽市、安順平壩區試點。

  來源:貴州日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