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省政府發佈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

2018-02-24 09:35:40|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
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

  各市(自治州)黨委和人民政府,貴安新區黨工委和管委會,各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級國家機關各部門,省軍區、省武警總隊黨委,各人民團體:

  2018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邁上鄉村振興新征程的關鍵之年,脫貧攻堅“四場硬仗”是關鍵之年的關鍵之仗,為確保實現連戰連勝,省委、省政府決定開展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特提出如下行動要求。

  一、行動時間

  2018年2月24日至6月30日。

  二、行動目標

  (一)産業扶貧。利用春耕生産的有利時機,堅決打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攻堅戰。完成玉米調減500萬畝,蔬菜種植1400萬畝(次),投産茶園560萬畝,食用菌種植12萬畝(億棒),中藥材種植345萬畝,生態家禽出欄8000萬羽、禽蛋7.5萬噸;100%的貧困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00%的貧困人口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100%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技術團隊覆蓋。

  (二)農村公路“組組通”。加快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新增農村“組組通”公路1.5萬公里,新增投資100億元,佔年度投資任務50%,覆蓋23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35萬人。

  (三)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實行城鎮化集中安置,全部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管理,以崗定搬、以産定搬,鼓勵跨行政區域搬遷。3月底前,2018年度132個搬遷項目全部開工,6月底主體工程形象進度達30%以上;完成2017年度251個搬遷項目建設任務,76萬搬遷人口全部搬遷入住,其中貧困人口68萬人。

  (四)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實現66個貧困縣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實現深度貧困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全覆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衛生室建設全覆蓋、農村中小學校醫務室標準化建設全覆蓋;2018年度農村“危改”“三改”任務開工率達80%,竣工率達20%,4類重點對象和深度貧困地區存量危房“危改”“三改”開工率100%,培訓農村建築工匠帶頭人1萬名左右。

  三、行動舉措

  (一)全面推行“五個到村到戶到人”,全力推動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取得革命性突破

  1.産業規劃和項目到村到戶到人。縣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上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研究謀劃今春農業結構調整的具體項目和細化措施,大力發展蔬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生態家禽等特色優勢産業,加快調減附加值低、破壞生態環境、市場潛力不足的農産品,確保每個縣要有1—3個主導産業,每個鄉鎮要有1個特色種類,每個村要有1個優勢品種。堅決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加快推進旱地全部改种經濟作物,15度以下的耕地主要改種蔬菜、食用菌、草本中藥材等高效作物,15—25度坡耕地主要改種中藥材、茶葉、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旱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還林以經果林為主,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2.春耕物資備足備齊到村到戶到人。各級農業、供銷等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抓緊做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所需種子、種苗、農藥、肥料等物資的準備和調運工作,保障農資需求,確保春耕備耕全面及時展開。圍繞主導産業,堅持“本地育苗、就近供應”的原則,結合實際建設種苗繁育基地,最大限度滿足本地用苗需要。加強農資市場綜合執法,依法打擊無證生産經營、制售假劣種子種苗等坑農害農違法行為,保證農資品質。

  3.利益聯結機制到村到戶到人。以農村“三變”改革為統攬,落實農戶在産業鏈、利益鏈、價值鏈中的環節和份額,上半年改革試點覆蓋50%以上的鄉鎮和貧困村,推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的生産經營方式,通過龍頭企業和千家萬戶農民的有效聯結,確保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積極推廣扶貧資金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三權分置”改革。

  4.産銷銜接機制到村到戶到人。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培育引進一批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每個村、每個主導産業都要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個貧困戶都要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推進“村社合一”;繼續強化農産品定向直通直供直銷,機關、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食堂必須定向採購貧困村農産品,每個貧困村都要有1個以上農産品定向直通渠道;全力推進“校農結合”,全省學校食堂向貧困地區貧困戶採購農産品數量達到學校食堂採購總量的40%以上;繼續推進電商扶貧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每個貧困村和規模化農業基地至少有1個電商網店,冷鏈物流實現扶貧産業基地全覆蓋;大力拓展對口幫扶城市等東部發達地區大市場,強化勞務協作與輸出,加強農産品産後分級、包裝、倉儲、物流等工作,力爭每個貧困縣在對口幫扶城市開設1個以上農産品直銷窗口。産銷銜接的每宗交易都明確落實到具體的産地村、生産戶、生産人。

  5.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到村到戶到人。全面開展“萬名農技專家下基層”活動,統籌行業部門、科研院所、企業等技術力量,圍繞種、養、加、銷關鍵環節提供技術服務,實現對每個扶貧産業、每個貧困村、每個合作社的全覆蓋,確保每個參與産業發展的貧困戶都得到技術服務。全面開展貧困人口全員培訓,完成50萬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口不間斷系統培訓,確保每人熟練掌握一門以上實用技能,實現穩定就業脫貧。以村為單位,在全省大力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選派各級幹部沉下去開展巡迴宣傳宣講,用好“土專家”“田秀才”,做好思想發動。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涉農企業培訓力量,強化農機與農藝結合,促進現代農業生産。

  (二)高品質打好以農村公路“組組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硬仗,進一步夯實貧困地區脫貧基礎

  1.堅持量質並重。克服春夏多雨帶來的不利因素,全力以赴搶抓工期,加快建設進度。科學制定施工組織計劃,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施工臺帳,強化施工設備人員統籌,上半年實現2018年度“組組通”公路項目全部開工。加強技術業務指導,嚴格執行通組公路設計、施工規範,確保施工品質。最大限度使用本地施工隊伍,優先安排貧困戶參與工程建設,增加貧困人口工資性收入。

  2.堅持權責一致。嚴格落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落實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資金保障機制。嚴格落實通組公路建設主體責任,加強砂石料場、用水用電、炸材供應、糾紛調解等施工保障,有序有效推進項目實施。建立完善項目施工監理制度。

  3.堅持有路必養。運用“大數據”管理手段,加大已建項目管護力度。對項目庫建立、計劃下達、招投標、施工合同、實施進展、資金使用、品質監督、驗收管理等方面進行全程監管。嚴格將每公里40萬元的補助資金全額用於通組公路建設直接工程費支出,市、縣兩級政府必須按照每公里1500元左右標準落實通組公路養護資金並納入財政預算。

  4.堅持城鄉一體。全面運營好農村公路,完善農村公路運輸服務網絡,不斷提升鄉村客運班車通車率。做好農村客貨運輸,分期分批投放農村客運和農村公交客運站等建設,探索“定點通”“常年通”“安全通”的農村客運運營新模式。以行政村和30戶以上的自然村為單位,加快村莊規劃編制,大力推動鄉村多規合一。豐富提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六個小康行動計劃內涵,加快制定實施各專項規劃,加快改善村莊生産生活條件。

  (三)高品質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確保“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困難群眾遷居發展致富

  1.2018年度項目全面開工。按照2017年脫貧攻堅秋季攻勢部署要求,嚴格落實各項規定動作,盯緊盯牢目標,壓緊壓實責任,科學倒排工期,強化施工組織,全力推進2018年度132個項目建設,確保今年易地扶貧搬遷連戰連捷。

  2.2017年度項目全部完工。對2017年度251個搬遷項目,加快組織開展項目驗收、資金結算、搬遷動員、分房入住等工作,確保76萬人全部搬遷入住,同步開展對搬遷群眾的全員培訓,落實以就業為核心的生計保障和後續扶持“五個三”工作。

  3.建成完工項目全面鞏固。鞏固擴大2016年以來搬遷項目脫貧成果,以安置點為單元進行全面梳理,對有勞動力家庭逐戶落實就業措施,全面消除“零就業”家庭,完善社區管理和後續服務,解決安置戶生計和就業問題,促進搬遷群眾的社會融合和穩定,確保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四)高品質打好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兜實兜牢脫貧攻堅網底

  1.全面落實教育精準扶貧政策。開設“綠色通道”,及時下達春季學期貧困學生資助資金,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做好教育扶貧資助。加強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不斷提升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水準。繼續辦好職業教育精準脫貧班,制定開班時間表、任務量,層層分解落實。加大對貧困地區教師培訓支持力度。探索集團化推進“校農結合”。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依託中小學廣泛發動農村教師,重點對少數民族、老年人、婦女等實施脫盲再教育。

  2.全面落實“四重醫療保障”。確保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達到90%以上,農村貧困人口100%參合(保)。開展大病集中救治,落實“定點醫院、定診療方案、定單病種收費標準、定聯動報銷比例”等“四定”措施。全面提升36種慢性病保障水準,實施慢性病簽約服務管理。繼續實施基層人才崗位履職能力培訓,上半年開展一次萬名醫生巡診義診活動,指導基層做好疾病診斷、治療、康復工作。

  3.全面落實農村“危改”任務。及時足額撥付項目資金,倒排工期計劃,落實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保障各項計劃任務順利推進。鼓勵和支持農村建築工匠帶頭人及貧困戶參與農村危房“危改”“三改”工程建設。將農村危房“危改”“三改”納入全省建築工程品質安全大檢查範圍,加強品質安全監管,嚴格執行“五主體、四到場”制度。大力組織開展專家下鄉送技術服務。開展農村危房改造4類重點對象動態調整,委託第三方機構對計劃脫貧出列縣開展調查。

  四、行動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省領導定點聯繫貧困縣和定點包乾極貧鄉(鎮)制度,堅持“省負總責、市(州)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具體措施,推動幹部群眾思想觀念革命,徹底摒棄陳舊的、不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要切實加強統籌協調,落實領導責任和部門責任,早研究、早部署、早啟動,確保脫貧攻堅“春風行動”開好局、起好步。各級領導幹部既要帶頭幹又要帶領幹,要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認真研究農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方向、路徑方法和具體措施,推動農業産業發展方式來一場革命;要組織政府部門和龍頭企業、農戶一起研究市場特點,一個産品一個産品、一個市場一個市場地研究,確保在産銷對接上、流通環節上實現重大突破,推動綠色優質農産品上規模、擴産量、成批量。

  (二)落實工作指導組機制。由省委組織部牽頭會同省農委、省扶貧辦等部門,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有關單位抽調熟悉農業生産管理、産業化經營的業務骨幹,組建8個産業扶貧指導工作組,採取“送經驗、送辦法、送技術”等方式,對除貴陽市、貴安新區以外的8個市(州)産業扶貧工作進行指導。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要加強對指導工作的統籌調度,原則上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分別聽取8個工作組情況彙報,研究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問題,及時推動解決。

  (三)用好用活扶貧資金。重點抓好扶貧産業子基金落地使用,進一步簡化程式、優化流程,同步安排基金項目申報和評審,確保于4月30日前完成並全部錄入“扶貧産業子基金大數據管理平臺”。各市、縣要組建項目實施專班,指導受資企業加快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進度。上半年分批次舉辦扶貧産業子基金投資項目洽談會、産銷對接會、招商引資會,確保每個市、縣都有實力較強、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的龍頭企業簽約落地。進一步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各類資源要重點向深度貧困縣、極貧鄉(鎮)和深度貧困村傾斜。鼓勵商業保險和政策性保險機構針對扶貧産業發展特點開發保險産品,支持貧困地區開展特色農産品價格保險。

  (四)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決定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在全國範圍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統一部署安排,全面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在轉變作風上來一場革命。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緊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圍繞“四個意識”不強、政策落實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不規範、工作開展不紮實、考核監督不嚴格等七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強化執紀監督,強化問責追責。特別是要嚴肅查處工作脫離實際、作風簡單粗暴,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現象,以問責倒逼工作落實和作風轉變。省級領導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深入聯繫挂幫的貧困縣和極貧鄉(鎮),開展作風治理大排查。

  (五)深入開展扶智扶志“雙扶”活動。省委、省政府將2018年作為扶智扶志“雙扶”活動年,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統一安排,圍繞提升貧困群眾自主脫貧內生動力,週密部署、精心謀劃,強化落實。要充分依託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對農民開展法治教育、德育教育、勵志教育,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勞致富傳統美德,糾治好逸惡勞、爭戴窮帽、不贍養老人、不撫育兒女、坐等政府送錢送物等陋習惡習。要高度重視對貧困群眾的宣傳、教育、培訓和組織發動,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生産、脫貧致富的主動性。要不斷完善村民自治體系,充分發揮其治理主體功能,特別是在推動農村集體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把村規民約納入合作社章程,把經濟組織管理制度變成村民的自覺行動和行為規範。

  (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各地要持續做好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選派工作,選優配強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確保選得準、派得對、駐得牢、幹得好。對現有村黨支部書記進行全面評估,對不符合要求的及時調整,大力選用“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幹部。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黨員隊伍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在扶貧産業鏈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生産小組上。要選好配強合作社帶頭人,充分發揮政治核心、政治引領作用,積極推廣“塘約經驗”。要建立健全服務群眾機制,以優質服務盤活農村各類閒置資源。

  (七)強化督導檢查。督查工作由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安排,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省扶貧辦組織實施。通過採取專項督查、暗訪等方式,對各地“春風行動”推進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實現對市、縣和省有關部門全覆蓋。督查結果作為貴州省市縣兩級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4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