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奏響産業扶貧“春之聲”

2018-04-04 09:41:54|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黃平要打贏這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就必須下大力調整種養結構,引導好群眾改變種玉米的傳統,把藍莓、蔬菜、茶葉、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做成大産業,大品牌。大家工作實一點,辦法多一點,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步伐就要快一點。”3月28日,在全縣脫貧攻堅“春風行動”推進會上,黃平縣委書記林昌富這番講話既有“溫度”又有“力度”。為此,黃平全縣上下抓實産業結構調整,千方百計為群眾開闢致富新路。

  陽春三月,山花爛漫,黃平縣舊州鎮白水村的千畝李花競相綻放,猶如冬天的白雪,鋪滿了該村岩上、下寨、團岩等6個自然村寨。

  “5年前,我們這裡是一片1000多畝的包谷地,現在全都變成了李子果園,僅此一項,就為農戶增收了300多萬元,比種包谷時增加了近10倍的收入。現在發展水果産業的這86戶家家都嘗到了甜頭,所以大家決定今年再擴種400畝李樹。”村委會主任吳國祥指著綴滿枝頭的李花喜滋滋地説。

  過去玉米滿山谷,如今茶樹連成片,3月26日,筆者來到谷隴鎮山坪村千畝白茶基地,一壟壟綠油油的茶樹苗映入眼簾,剛種下不久的小茶樹在和煦的春風中奮力舒展新芽。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潘家權信心滿滿地説:“以前我們這裡是上千畝的玉米地和一些荒坡荒山,現在全部都種上了白茶,還套種上了黃桃和李子,3年後這裡將會變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靠山,變成一片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

  谷隴鎮是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為進一步推進産業結構調整,該鎮將社會資本和市場引入農村,盤活閒置土地,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千方百計為群眾開闢致富新路。2018年該鎮將調減玉米種植1.49萬畝,其中改種辣椒、生薑等酸性作物0.27萬畝、糯小米0.3萬畝、中藥材0.25萬畝、牧草0.16萬畝、精品水果0.5萬畝、花卉0.01萬畝。現已完成改種面積6000余畝,可望在4月底全面完成改種任務。

  “一畝地種玉米,遇到風調雨順之年,頂多就只有600元左右的收益,如果種辣椒,保守估計畝産2000斤,以你們同合作社現在簽訂的收購價,每斤2.5元計算,這個收入畝産將達到5000元,比種玉米翻多少倍大家自己算一算。”

  3月29日中午,在野洞河鎮萬豐村萬豐組袁金同家院壩裏,該鎮黨委書記楊凱同遵義縣蝦子辣椒專業合作社社長蔡吉洪正在這裡掰著指頭同10幾位村民“算細賬。”

  “如果我們種出來的辣椒賣不出去或被老闆壓級壓價這個損失誰來買單?”村民袁金華提出的問題相當犀利。

  “這個大家就不用擔心了,我們同你們每家每戶都要簽訂産銷合同,實行訂單收購,到時不但要保價保量收購,而且大家在栽種過程中,我們合作社還要派技術員全程指導,既要最大限度保障你們辣椒産量品質高,還要讓大家的錢包腰包鼓,最終實現我們互利共贏的目標。”哈哈!蔡吉洪話音剛落,一陣爽朗的笑聲便回蕩在這春意盎然的山谷裏。

  野洞河鎮今年將在龍井、茶山、萬豐、仁裏4個村調減玉米種植550畝,為打消群眾顧慮,該鎮主動為群眾尋找市場,聯合遵義縣蝦子辣椒專業合作社和貴州金草海藥材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對農戶種出來的辣椒實行訂單生産,統一收購。同時還從有限的辦公經費中擠出20萬元,為農戶購買辣椒種,搭建育苗大棚買單。

  産業扶貧是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中的關鍵一仗,也被幹部群眾稱為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翻身仗。”連日來,黃平各鄉鎮、各部門單位都在圍繞打贏産業扶貧這場“翻身仗”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縣四大班子領導同2000多名部門及鄉村幹部紛紛走出機關,走進田間地頭,廣泛開展脫貧攻堅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幫助協調解決各村在産業結構調整中所遇到的資金、技術、水電路等方面問題;黃平縣農業局按照村村有農技幹部要求,已派出142名農技幹部住進142個村,開展“住農家屋、傳農技活、助農民富”為主題的“三農”大行動;黃平縣委宣傳部牽頭組織文廣、科技、扶貧等20家部門單位,把脫貧攻堅“大篷車”開進村村寨寨,為老百姓送科技、送健康、送歡樂、送服務……

  目前,黃平縣已調減玉米種植5.16萬畝,有5000多農戶與132家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簽訂了藍莓、蔬菜、辣椒、生薑、中藥材、精品水果等27種農産品産銷合同。從田間地頭到廣袤農村,黃平近10萬農民正沐浴著“鄉村振興”戰略強勁東風,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幅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畫卷正在這裡徐徐鋪展。(通訊員 楊正洪 趙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