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群英譜·大山園丁】左相平:烏蒙山區教育的“領頭雁”

2018-05-03 10:27:35|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一個平凡而樸實的人,為實現夢想在烏蒙山區堅持40載,通過努力和勤奮踐行著自己的夢想。

  “我的夢想,我一定要讀書,一定要讀好書,將來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個家長好評的校長,辦一所人民滿意的學校。”左向平校長告訴記者,當初的想法,只想讀好書,當個老師,教好書,讓這些山區的孩子都能走出去,因為我們這些邊遠山區真的太窮了,窮怕了,扶窮先扶志,所以一直堅持要教好書,辦好學校。

  他説“一直堅持自己的信念,也是受老師的影響,小時候讀書也一直得到老師的關愛,我要傳遞好老師的接力棒。”關愛學生,教好學生,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從一個14歲的邊遠山村的夜校掃盲教師起,左相平在雲貴兩省交界的海拔2300多米的烏蒙貧困山區,從教40多個春秋,先後教過12800多名學生,有300多人走上各級領導崗位,成為各條戰線的技術骨幹,涌現出大批農村改革、生産的帶頭人。

  他是烏蒙山區教育改革的“領頭雁”,貧困學生的“救星”,教師的楷模。他恪盡職守,愛崗敬業,愛護學生,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被40多家新聞媒體報道。

  (大扶貧)【脫貧攻堅群英譜·大山園丁】左相平:烏蒙山區教育的“領頭雁”

左相平在學校參加歌唱活動

  童子教書,播下一生從教的種子

  他有兩次選調公務員的機會,他還是離不開學校,又強烈要求回學校,回到講臺。他捨不得學生,喜歡講臺,離不開學校,放棄了幾次改行的機會。

  他是個“娃娃老師”10多歲就開始想實現自己的教書夢,14歲時就在老家鵝毛寨開始辦夜校,教當地村民,“小老師”教“大學生”,在他兩年的辛勤努力下,鵝毛寨村有103名青壯年農民學員,摘掉了文盲帽子,增強了農業生産技能,提高了生活品質,教育的意義真不小,從此,在他心中播下了長大一定要當老師的種子。

  教書是左相平最崇拜的職業。他説想教書,教好書,就要做一個有水準的老師。1975年,上寨村在破廟裏辦起了上寨小學,16歲的左相平被聘為月薪10元的正式民辦教師,實現了他兒時的夙願。小學是一座破廟,墻壁柱子東倒西歪,站在教室裏看天看地,晴天黃灰濛濛,雨天泥塘爛爛。開學的頭一天,他請了幾個學生家長一起清潔小廟,在柱子上挂起了用木板拼做的小黑板,木板搭在石頭上做桌凳。他的教書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廟裏教書的四年,是複式教學。左相平嘗盡了瞎子牽瞎子的苦頭,他認識到,教書要有水準,能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於是刻苦自學,1979年參加升學考試,成為周邊幾十里村寨惟一被盤縣特區師範錄取的考生。一時間,左相平成了鄉親們教育孩子勤奮學習的典範。1985年,他考上六盤水師專生化專業,攻讀三年拿到了大專畢業證書。1995年,左相平通過自學考試,獲得了大學本科文憑。這些刻苦求學深造,為他當一名優秀教師打下了紮實的知識基礎。

  (大扶貧)【脫貧攻堅群英譜·大山園丁】左相平:烏蒙山區教育的“領頭雁”

左相平為貧困學生組織捐款活動

  要讓山區孩子都讀書,不讓一個學生輟學

  他的學生沒有一個因貧困而輟學。“要讓山區孩子都讀書,不讓一個學生輟學”。這是他一生的追求。

  1981年師範畢業後,左相平被分配到雲貴兩省交界的高山峽谷地區——高山鄉小學任教,這裡離縣城100多華里,農民居住分散,信息閉塞,交通不便,靠天吃水。學校從小學到初中八個班,只有113名學生。

  左相平步行上百公里家訪發現,山一家水一家的寨子,不是沒有適齡兒童,而是家長不讓孩子讀書。即便來讀書的,農忙季節也缺課太多。左相平上課時,常有家長跑到教室裏,把兒子拉回去放牛。他幼時遭遇的一幕,就在自己的眼皮下重演,這深深刺痛了左相平的心。

  (大扶貧)【脫貧攻堅群英譜·大山園丁】左相平:烏蒙山區教育的“領頭雁”

為學生捐款現場

  1982年,他當上高山小學校長,辦校的重任落在身上。他利用週末和假期,帶上手電筒翻山越嶺到十多個村寨家訪。各寨之間來回要走幾小時,每次只能到一寨。每到一處,找村幹部商量,開群眾會,與家長談心,給孩子義務補課。有一次,他去大坑家訪,夜間回來,在山林裏迷了路,由於天冷,不敢睡和坐,就在一塊大石板上走來走去,直到天亮才回學校。他針對老百姓説的“知識當不得飯吃”,他就現身説法,“沒有知識就是吃不上好飯,就一輩子受窮!”經過他20多天夜間走村串寨,苦口婆心的動員,有56個農忙季節流失的學生回到了學校,尤其是13名長期輟學的學生重返校園。他們後來都走出了大山,有的做了教師,有的當了醫生,有的成了政府工作人員。

  (大扶貧)【脫貧攻堅群英譜·大山園丁】左相平:烏蒙山區教育的“領頭雁”

學生家訪

  在高山小學教書時,左相平既是老師,又是家長。除了上課,他要為住校的學生煮飯、理髮、上山打柴……學校一年有半年缺水,他還幫年幼的學生到3公里遠的小海子洗衣服。在左老師的教育下,孩子們在艱苦的環境裏,學出了一流的成績。

  左相平千方百計幫助特困生解決就讀困難。如他聯繫廣東的一位記者,資助4個孤兒完成了從小學到初中的學業。他多次為貧困生捐款。有一個學生因父親生病、去世後欠下大筆債,執意外出打工掙錢還債、孝順母親。左相平硬是把已背起棉被離校回家、走在路上的他拉回學校。從此,左相平每學期資助他400元,直到他考上貴州師範大學,這個學生特地寫信給老師不要再給他寄錢時為止,後來這個學生回到盤縣當了一名中學教師。經他多方奔走,有1093名貧困學生,每年每人能得到1000元的貧困生活補助。

  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大扶貧)【脫貧攻堅群英譜·大山園丁】左相平:烏蒙山區教育的“領頭雁”

深入貧困學生進行家訪

  一個連續6年中考上線人數為零的鄉鎮中學,在左相平接任校長後,創造了連續8年中考上線錄取人數居六盤水市鄉鎮中學第一的紀錄,也創造了盤縣教育史上的一項紀錄。

  一所薄弱學校,在左相平管理後,被評為盤縣“五好基層黨組織”、“優秀學校”、“法制教育學校”、“平安校園”、六盤水市“校本教研”實驗學校、六盤水市詩教先進單位、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課題研究優秀實驗學校、團中央作文教學先進單位。1981年至1991年的10年間,他在兩所學校任教的班級,學生成績均名列全縣第一。

  1992年,盤縣撤區並鄉建鎮,左相平被調到新建的大山鎮中學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還任兩個班的化學課。在他的組織和管理下,大山鎮中學被評為省級先進學校。當時有18個鄉鎮的學生,跑到大山求學。2001年,左相平被調到響水鎮中學任校長。2萬多人口的響水鎮,自1996年到2001年的6年中,中考沒有一個學生被錄取。此時的響水中學,百廢待興,人心渙散。老百姓瞧不起,學生們紛紛外出求學。

  左相平到任後大膽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分組教學、分組管理,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對教師實行嚴格考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這一系列的改革立竿見影。2003年起到2010年的8年中,響水中學教育教學品質直線上升,連續8年中考錄取人數均為盤縣當年第一名。響水鎮中學也成為六盤水市100多所鄉鎮中學的佼佼者。

  舍小成大,無私奉獻終無悔

  (大扶貧)【脫貧攻堅群英譜·大山園丁】左相平:烏蒙山區教育的“領頭雁”

左相平跟學生合影

  左相平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是選擇了奉獻。近40年的教書生涯,日復一日地超負荷工作。在上寨小學時,他上復試班;在高山小學時,他上四門主課;在民主中學,他每週有四個班的化學、生物課共24節;大山中學任副校長兼教導主任時,他還上兩個班的化學課。到了響水中學,他除了要管好有3085名學生的學校全面工作外,還任著兩個班的化學課。他沒有假期,越是假期他越忙。有一次,父親生病到興義住院二十多天,左相平僅陪了一天。

  左相平是母親近50歲時生下的幺子。在老家鵝毛寨度過一生的父母親,分別活到95歲、94歲離開人間。兩位老人臨終時,他們最疼愛、最引以為自豪的小兒子卻不在身邊。等兒子從學校趕幾十公里山路回到家時,老人已經咽氣。左相平只能跪在父母親的靈前,淚如泉涌。

  左相平離不開學校,離不開講臺,離不開學生。在高山小學任教時,一學生因高燒引起了肺炎,他背起學生去看醫生,陪學生打吊針,當護理。在民主中學教書時,一學生在校外重傷,是他給學生舉手提藥打吊針到40公里外的縣人民醫院進行搶救,護送途中因車速過快,他差點丟掉性命。

  在響水鎮中學,一位老師夜間巡邏護校時,被一歹徒刺穿左肺,是左相平送他盤縣住院一個月,為其喂藥喂飯,抬倒大小便。

  大山丫國有林場發生火災,他在撲火時,忘記了自己身體有病,因勞累過度,昏倒在火炕裏,是救火的人們,把他送進了盤縣人民醫院……

  左相平與妻子梁成花結婚以來,夫妻倆過了20多年兩地分居的日子。梁成花生兒子時,左相平還在離家40公里外的學校教書,沒有回家去伺候、探望。他説,不忍心耽誤學生的課,等有時間,再去看妻子和孩子。梁成花沒有工作,卻做著並不比丈夫輕鬆的工作,老家的農活都是她在忙活。特別是婆婆公公都已70多歲,需要她代替丈夫孝養兩位老人。年復一年,當兩個孩子相繼來到人世,梁成花就獨自承擔起伺候兩位老人、撫育兩個小孩的重任。左相平的兒子在昆明、西安三次住院達5個月,他才去看望過兩次,孩子、妻子對他的抱怨,只有他知道。

  左相平説,40多年紮根邊遠貧困山區教育事業,自己能取得一些成績,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主要是他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尊師重教、可以充分施展抱負的好時代。他用無私的愛深深的感染、教育每一個孩子,用園丁的品質、春蠶的志向、蠟燭的風格、孺子牛的精神,為山區的教育事業奮鬥,把真誠的愛毫無保留的奉獻給他的事業,他的學生,他的同行。(作者   陳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