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織金箐口村 從毀林開荒到植樹護綠的生態樣板

2018-07-06 17:11:0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近日,走進貴州畢節市織金縣黑土鎮箐口村,滿山蒼翠,溪流潺潺,瓜果飄香……

  “以前的箐口村可不是這樣的。”老支書李明光回憶説,那時候群眾為了填飽肚皮,拼命毀林開荒,從山腳開到山頂,全村的森林覆蓋率銳減到10%以下。

  “毀林開荒的代價太慘重了。”李明光嘆息著説,20世紀80年代的一天,一場大暴雨,村裏3戶人家,9個村民,6頭耕牛,50多只羊,數不清的雞鴨鵝被洪水卷走。

  李明光回憶起發生在36年前的那場災難仍然印象深刻,無比痛心。洪水後,惡劣的生態環境導致部分村民舉家外遷。

  要保住家園,只有種樹。但好多村民不解,土地種樹了,哪來的糧食?

  李明光就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你們種了幾大坡,又種出了多少糧食?不種樹,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園,我們的財産甚至我們的生命都保不住。

  “幹。”

  接下來的日子,李明光發了瘋似的帶著鄉親們種樹,這一種就是30多年。

貴州織金箐口村 從毀林開荒到植樹護綠的生態樣板

山間小瀑布清澈透亮

  思想通了的群眾也跟著李明光上了山。沒有樹苗,李明光找政府和林業部門申請,沒有技術,自己摸索。

  1984年,在當地政府的發動下,村子開始了第一批小流域植樹造林計劃,由於經驗等原因,樹苗只活了一半。

  1989年,畢節試驗區正式成立,“扶貧開發、生態建設”拉開了改革的帷幕,“3356”工程等一批生態建設項目全面鋪開,箐口村人民看到了生態植被恢復的希望,只要能種的地方都開始種樹苗。

  1992年,箐口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1000多畝土地全部種上杉樹、柳杉等用材林樹種。

  2002年,黑土鎮因森林植被覆蓋率高,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林業百佳鄉”榮譽稱號。

貴州織金箐口村 從毀林開荒到植樹護綠的生態樣板

全國林業百佳鄉

  截至2005年,箐口村群眾充分利用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大好時機,廣泛開展長防林工程、生態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鞏固退耕還林工程等項目建設,森林資源不斷擴大,實現森林面積、森林蓄積、森林覆蓋率、森林經濟效率四個同步增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箐口村種下了用材林1500余畝,生態林1000余畝,箐口村的森林覆蓋率超過了70%。箐口的山又綠了,水又清了,外遷的群眾紛紛返回家園。

  綠了山頭還得鼓起腰包,後來,箐口村的群眾在空地上種起了柑橘、桃子、李子等經果林。截至目前,該村經果林面積已達500余畝。2016年,村民李勇流轉了100余畝土地種柑橘,有望明年挂果。“一畝柑橘估算收入5000元,一年就有50萬元。”村民李勇開心地説,昔日的荒坡嶺,如今變成了聚寶盆。(圖/文 王勇 馬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