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實踐精彩連連

2018-07-09 12:10:36|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對於西秀區來説,改革創新貫穿于脫貧攻堅過程。2017年初,西秀區秉承創新精神,以超常規手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扶貧之策……

  從産業扶貧到“菜單式”扶貧模式,從殘疾人就業到“托聯體”試點,從雛形到模式,西秀區一路探索、一路實踐、一路總結,一批批脫貧攻堅經驗脫穎而出。

  “菜單式”扶貧是西秀區探索的脫貧攻堅模式之一,該區以貧困戶脫貧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貧困戶參加生産為重點,構建“市場需求菜單+服務平臺訂單+合作社組織貧困戶生産”的“菜單式”精準扶貧體系,走出一條“菜單式”精準扶貧新路。

  今年4月,西秀區大西橋鎮三鋪村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千噸白蘿蔔剛上市就銷售一空,堅定了農戶發展的信心,他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三鋪村緊靠型江河,土質優良,灌溉便利,加上該地日曬充足,出産的蘿蔔色澤嫩白,個頭小而硬實,甜而不辣。天氣、土壤的優質條件加上農戶精心管護,讓大西橋三鋪村的蘿蔔在當地小有名氣。近年來,村裏種植蘿蔔的農戶越來越多,蘿蔔暢銷也讓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今年,該村白蘿蔔産量預計達1000噸以上。

  西秀區大西橋鎮三鋪村種植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田其勇告訴記者:“我們的蘿蔔從開始耕地到種植,整個過程都使用有機肥和農家肥,沒有使用化肥和農藥,生産出來的蘿蔔個頭不大,但品質特別好。”

  該合作社今年種植了400畝,産量125萬公斤。田其勇説:“往年怕市場不好,不敢大面積種植,今年有公司統一採購,再也不愁了。”為確保農戶的銷路暢通,早在蘿蔔開種前,三浦村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就與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簽訂了上千噸的白蘿蔔購銷訂單,由公司實行保底價收購,保障合作社在市場低迷時不虧本,更好地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提前找銷路,以銷路訂産量,保障農戶利益,助力脫貧攻堅,實現企業和貧困戶雙贏。

  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鈺説:“公司去年10月就提前佈局,與合作社簽訂銷售合同,我們外出找市場,保證他們種得出、銷得好,蘿蔔上市那段時間,一天銷量30噸至50噸左右,解決農産品銷路難題。”

  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是西秀區成立的平臺公司,該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和貧困戶需要,科學制定市場所需“菜單”和合作社生産“菜單”,與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各大食堂、“營養午餐”實施學校等精準對接簽訂供貨訂單,採取淡季保底價,旺季市場價的收購方式與該區各類農業生産合作社、企業簽訂訂單。

  2017年以來,該公司瞄準中小學校、大專院校、機關食堂、大型超市等大型機關企事業單位,實行定向供應,與貴州大學、北京華聯(貴州)、永輝超市等500余家單位簽訂了購銷合同。與對長沙合作社、白泥致富等160家合作社簽訂了農産品産銷合同,帶動西秀區農業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白菜、山藥、土豆、番茄等29種大宗農産品直供消費者。累計帶動貧困戶4171戶7843人參與産業發展,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菜單式”扶貧閃亮黔中,成就産業扶貧的美景。在“菜單式”扶貧的基礎上,楊武鄉創造了“黨帶群、強帶弱、富帶貧”的黨建+扶貧模式,實施精準扶貧“1168”扶貧措施,“1168”即:一名幹部包一個基地,最低帶動6戶貧困戶,年底保底分紅8000元。在這種模式帶動下,楊武鄉把354戶2760人貧困人口進行托底,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在楊武鄉猛邦村文化廣場,貧困戶聚集在一起,高高興興地領分紅。貧困戶汪德平領取了一季度分紅資金,總共2000元,數了數,笑得合不攏嘴。他説:“我家3畝地,以前種包谷,一年辛苦下來,還沒得這麼多錢,這日子越來越舒服了。”去年,他把3畝土地流轉給鄉政府種植蘋果,每畝土地流轉金500元,楊武鄉還給他協調10萬元“惠農貸”入股合作社,每年分紅8000元,貸款由合作社承貸承還。坐在家裏就有收入,這讓老汪打心眼裏高興。

  領了錢,汪德平扛上鋤頭,前往基地幹活,一天80元工資,他每個月“上班”20天,月工資1600元。以前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收入一下子增長了10倍左右。

  目前,楊武鄉已有123名鄉村兩級黨員幹部,共包保121個種植養殖基地,直接帶動貧困戶694戶,發展經果林1.5萬畝。

  決戰脫貧攻堅,西秀經驗涌動,創新實施“百合花”行動,建成全省第一家“殘疾人托養中心”,引進被服廠、旅遊工藝品加工廠等多家企業,打造“康復+托養+就業+教育+文體+培訓”綜合體模式,為殘疾人提供托養、培訓、就業。整合鄉鎮敬老院資源,在蔡官、黃臘、雙堡等鄉鎮試點建成殘疾人“托聯體”,逐步向其他鄉鎮延伸全覆蓋。投資8.75億元,在轎子山鎮選址1397畝,開工建設了集“托養、康復、就業、教育、文體”功能于一體的“百合花小鎮”,目前已完成投資5.3億元,標準化廠房、300套公寓、食堂、康復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主體功能加速建設。搭建就業+供養平臺,引進企業入駐安置殘疾人就業,增加殘疾人收入提振生活信心,集中供養推動殘殘互助的模式,該區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3800余人,實現了殘疾人“兜底保障”轉為“就業脫貧”。

  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西秀區堅決破除一切阻礙扶貧開發的不合理體制機制,瞄準脫貧攻堅中的突出問題、深化認識、完善舉措、防範風險,成功實踐了一批改革創新舉措。“放管服”改革、“三權”促“三變”改革、旅遊體制機制改革、國有資産委託經營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工作注入強大動力。

  改革創新實現跨越已經成為西秀區幹部群眾的共識,這正化為決戰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造就了多姿多彩的西秀樣板,開闢一條條脫貧致富的坦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