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護水:念好“生態經”闊步“綠富美”

2018-07-25 13:38:36|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奇波|責編:陳夢楠

  赤水市堅持走“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道路,實現“生態美、産業強、百姓富”的有機統一。這條綠色發展道路究竟是怎麼走的?7月24日,採訪團記者兵分幾路尋找答案。

  太陽初升,20余名記者來到赤水市河濱廣場,看著穿城而過的赤水河,和兩岸聳立的高樓、繁華的商區,感受著這座城與赤水河和諧共處、共生共長。

  “赤水河流進赤水時為國家三類水質,而流出時則為國家二類水質。”赤水市水務局局長王碧強頗感驕傲地説:“我們對赤水河的生態保護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

  “赤水取得如此成績的秘笈是什麼?”記者們爭相發問。

  赤水市環保局副局長王存益介紹,赤水森林覆蓋率達82.85%,減少了泥石滑坡對水質的影響;在全省第一個實現城鎮污水處理全覆蓋,現在污水處理廠建到了62個鄉村;臨河200米範圍內不能進行規模化養殖,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建立起垃圾收運機制,形成了清潔衛生的城鄉環境。

  “岸上治理好了,自然水質就好了。”王存益一語道出關鍵。從2013年起,赤水市級財政累計投入赤水河生態保護資金4億余元。

  走進黔老翁醋業公司,參觀了解曬醋製作流程,品嘗了可口的曬醋飲料,記者們對赤水市的綠色發展道路有了更深體會。公司總經理王春介紹:“製作曬醋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曬。赤水河優良的水質,河谷獨有的原料發酵微生物群,形成了曬醋獨特的香味和品質。與茅臺酒同飲一江水的赤水曬醋,于1915年和茅臺酒同獲‘巴拿馬金獎’。”如今,曬醋已成為赤水的一張名片。

  “赤水河不僅釀出了好酒,還造出了好醋。”經濟日報記者佘惠敏感嘆,良好的生態對綠色産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另一組記者一路西行,來到大同古鎮。大同古鎮因為鎮內的大同河而得名。大同河是赤水河的一條支流。

  河面上,出現數名身懷絕技的漢子。只見他們每人站在一根直徑約16釐米、長約8米的楠竹桿上,雙手持一根小竹竿左右划動,獨“竹”行舟,行走自如。這是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獨竹漂。

  據介紹,當地村民彭剛17歲時帶領一個團隊對這個項目進行挖掘改進,經過20多年發展,成為赤水旅遊産業裏的一個亮點。

  巧的是,今年兩會上帶著赤水竹編水杯登上“代表通道”的90後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也是大同古鎮人。在竹編藝術坊,她正帶著幾個工人工作。細如髮絲的竹絲不停地在指間穿梭,一下吸引了採訪團的記者。

  “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銷到什麼地方,每年産值多少?”記者們圍著楊昌芹,你一言我一語地頻頻發問。當得知她的竹編工坊去年收入300萬元,並帶動部分村民脫貧致富時,記者嘖嘖稱讚。有記者問道,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如何履好職?楊昌芹説,作為一名手藝人,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就是最好的褒獎。

  大同古鎮還有一位油紙傘傳承人李珍霞。她的作坊去年賣出了1萬把傘,收入100萬元。目前,12名留守婦女跟著她幹,每月可收入2000元左右。

  人民網記者張曉赫感嘆:“大同古鎮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在這裡,人們依靠一條河、一根竹、一把傘脫貧致富,過上了好日子。”

  在丙安古鎮,記者們偶遇周文貴。他介紹,自己當了25年漁民,2016年響應政府號召,毀掉漁船魚網。上岸後利用政府給的一筆補償金,種了10萬銖石斛,去年收入1.5萬元。兩年後進入豐産期,收入將會數倍增長。

  一路走,一路看,赤水市念好“生態經”,闊步“綠富美”的生動故事次第呈現——

  以132.8萬畝竹林、9.1萬畝金釵石斛、1000萬羽烏骨雞為“綠色原料”,培育起赤天化紙業、紅赤水、永斛源、信天石斛等龍頭企業,形成竹木加工、特色輕工和新醫藥大健康三大優勢産業;

  圍繞“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思路,推動赤水旅遊實現自然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體驗康養遊轉變,帶動7萬餘人從事旅遊業,真正讓群眾“吃上旅遊飯、走上旅遊路、發上旅遊財”;

  生態農業效益彰顯,因地制宜實施形成“石上種藥、山上栽竹、林下養雞、池中養魚”的立體循環生態農業體系,築牢了赤水“脫貧摘帽”的産業基礎,建起了20余萬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赤水地區生産總值跨入百億級行列,生態經濟佔比連續兩年超過75%,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97.6%,亮眼的數據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赤水採訪這幾天,收穫頗多,這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值得借鑒和推廣。”新華社記者陳玉明説。

  7月24日,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記者一行在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訪。(記者錢誠徐榮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