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變”促貴州黔南長順鄉村發展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夏末秋初,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農村一片繁忙景象。長順在大脫貧攻堅中,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提出了産業扶貧“三個一”創建工作,每個村創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村級集體經濟實體、一個連片200畝以上的種植示範基地、一個規模養殖基地”,在全縣82個村(居)全面實施。
貴州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要求:2018年貴州省農村“三變”改革要覆蓋所有鄉鎮和30%的行政村,其中貧困村至少要覆蓋50%。長順縣自加壓力,全縣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達41個,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和50%的行政村,其中貧困村覆蓋100%。
代化鎮納傍村屬貴州省級深度貧困村,全村轄13個村民組408戶172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37戶994人,貧困發生率為22.55%。
2018年以來,納傍村立足實際,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人、地、錢”等基礎生産資料,構建村企一體的生産、經營、管理體系,通過創辦村級集體企業統領農村發展要素、堅持戶戶持股的方式建村企一體的利益共同體,把股份精準分配到全體村民、建檔立卡貧困戶及生産經營保障環節上,老百姓親切稱之為“紅股”,探索出了一條“村企一體、二元培育、三委共治”的長順縣脫貧攻堅“123”做法。
納傍村集體註冊成立貴州若亞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整合扶貧項目資金1800萬元作為原始資産劃分股份,以500元為1股共劃分為3.6萬股,按照“戶戶持有普惠股、貧困戶有扶貧股、土地流轉增殖股、集體留好發展股”的配股原則,把公司股份分為扶貧紅股、普惠紅股、土地增值股和經營發展股四大類型分配給群眾,盤活了土地等生産要素,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
貧困戶王小琴,家有人口4人,享受普惠紅股10股、扶貧紅股10股,貧困戶個人紅股40股,年收入3萬餘元。貧困戶楊榮,用13.94畝田入股公司蔬菜基地,採取“土地流轉+折算入股”形式,按每畝田700元、地300元進行保底分紅,年保底分紅9758元,土地增值股為41.82股,收入2萬餘元。
目前,納傍村建成生豬養殖小單元7個,投放豬苗2000頭;建成家庭農場20個,出欄生豬10000頭;完成刺梨種植面積2500畝,核心區刺梨套種辣椒示範基地300畝。在培育壯大兩大主導産業的基礎上,採取套種、套養等“長短結合、以短養長”方式發展短平快的種養殖業。按照“訂單生産+保底收購”等“産供銷”一體模式,與金西監獄合作,按需種植供應蔬菜300畝;與貴州八妹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訂單種植辣椒400畝。此外,發展養魚8000尾、養雞1萬羽、養殖肉牛40頭,形成了“2+N”産業融合發展體系。預計今年養豬、蔬菜、辣椒産業收益可達260余萬元。
長順縣農村“三變”改革促鄉村發展 (供圖 長順縣委宣傳部)
納傍村實行村企合一的辦企模式,不僅用公司模式統領了村集體發展的扶貧資金、勞動力、土地等生産要素,而且還增強了村支兩委在基層群眾的“威望度”和“話語權”。
脫貧攻堅,農村靠什麼?靠的是調整産業結構。然而,在長順農村,受地域、規模等因素限制,農産品綜合效益很難達到理想的狀態。
長順縣白雲山鎮為破解貧困村農業結構調整中種植規模小、散、亂,産品銷售效益低的困境,組建鎮平臺公司進行實體化經營,在猛秋村小岩腳組、金山村翁懦組、改堯花芽組建立的3個蔬菜基地,創新式的形成了“生産合作、勞務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的“四位一體”化的新型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條山區産業扶貧的新路,有效解決了山區農業結構調整難,貧困戶增收脫貧難的問題。
三個蔬菜基地除小岩腳蔬菜基地由長順縣千家戶生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牽頭運作之外,翁懦蔬菜種植基地及花芽蔬菜種植基地均由鎮屬的雲山領創農業平臺公司進行統一種植、統一發展。雲山領創農業開發平臺公司作為唯一的經營主體,集中進行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由於是政府平臺公司主導,避免了群眾對流轉土地壘大戶的抵觸情緒,土地流轉的難度相對降低,參與公司發展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
公司有償將基地所有流轉的土地進行網格化分區,根據個人種植和管理能力量化股份交給當地貧困戶或鎮區易地移民搬遷戶進行種植,將群眾轉為産業工人和職業化農民,公司職能轉為負責向種植戶回購産品進行銷售。
自長順縣白雲山鎮成立農業平臺公司以來,共流轉土地面積1926畝,建設實施生産開發500畝以上蔬菜種植基地3個,涉及農戶269戶,帶動利益連結的13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500元以上。
長順縣農村“三變”改革促鄉村發展 (供圖 長順縣委宣傳部)
“我家裏有8畝地,現在都流轉給他們種辣椒了,我在這裡工作一個月還有2000多塊錢,加上地租比我自己種划算多了。”貧困戶陸曉秀告訴記者,他家土地流轉費每年3000元,在蔬菜基地務工每年3萬元,還有蔬菜基地分紅,算上丈夫打零工的收入,全家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
今年72歲的花芽組龔仁秀和老伴帶著兩個孫子在家,每天在基地裏輕輕鬆鬆掙80塊錢,比起以前上山挖草藥換錢不知強了多少倍。
白雲山鎮改革,實現了散戶變集體,土地資源大整合;實現平臺公司職能由主導生産向拓展市場轉變,逐步轉變群眾傳統農業的種植習慣,實現全鎮産業結構調整“大裂變”。
長順縣在“三變”改革中,先後出臺了《長順縣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工作方案》、《長順縣農村産權交易試點改革工作方案》、《長順縣産業扶貧“三個一”創建工程實施方案》和《長順縣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扶持政策》等配套政策,把“三變”改革和“塘約經驗”推廣到全縣82個村(居),同時壓緊壓實責任,明確了縣領導的挂幫職責、幫扶部門的幫扶責任和業務部門的技術指導責任,並把産業扶貧“三個一”創建工程作為對有關部門和各鄉鎮的年度績效考核。
目前,長順全縣41個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實現村集體土地入股8650畝;實現村集體林地、草地、水域、四荒地等入股2200畝;實現村集體經營性資産參與入股1959.35萬元;實現村集體其他資源作價入股總額237萬元。全縣41個試點村投入財政發展資金共計9808.3萬元,其中形成股金7658.42萬元,量化到村集體形成股金2846.2萬元,量化到戶形成股金4670.398萬元,量化到貧困戶形成股金4313.49萬元,涉及農戶5597戶24889人,貧困戶4745戶19829人。
在“三變”改革整鎮推進的極貧鄉鎮代化鎮,成立了鎮級平臺公司——“貴州山地現代化農業投資有限公司”,以此承接“三變”改革。目前,8個村都建立了村社合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承接“三變”改革的經營主體,投入了1個億的扶貧資金作為“三變”改革的股金。全鎮主要以生豬養殖、蔬菜種植産業2+N主導産業項目推行“三變”改革,採取土地入股和産業項目扶貧資金量化入股方式來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和農民變股東。
長順縣農村“三變”改革形成了“三個一”産業扶貧工程創建、白雲山鎮平臺公司承接“三變”改革項目、擺所鎮“返租倒包”等省州肯定的典型經驗。上洪村村民通過資金和土地入股開發“姆麗迷奇鄉村旅遊”、 納傍村採取産業項目扶貧資金量化入股和土地資源入股示範帶動等正推動長順脫貧攻堅大步向前。(文 陳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