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步履不停 讓公益更專業更智慧

2018-11-08 10:18:35|來源:貴陽日報|編輯:岳旺|責編:陳夢楠

  在手機上打開公益地圖,動動手指就能發現身邊公益活動、加入公益活動;閒置的物品,通過公益地圖可以與身邊人互換……由雲岩區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打造的雲益享公益地圖,已于10月30日上線,將為公益服務貼近公眾,人人知曉身邊公益、人人輕鬆參加身邊公益起到推動作用。

  以“樂意並盡力為一線社會組織服務”為使命的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全面承擔了由雲岩區委群工委創辦的“雲岩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的運營與管理,在雲岩區委群工委的支持下,持續開展實踐創新,吸收培育一線社會組織入駐發展,架起了公益社會組織與政府、企業、公眾溝通的“橋梁”,成為公益社會組織成長髮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創新公益模式 架起溝通“橋梁”

  “很多公益社會組織是以志願者團隊的形成存在,缺乏項目規劃能力,少有對接公共資源的渠道,所有很難實現長期發展。”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秘書長李濤説,“我們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幫助這些公益社會組織實現專業化,並不斷發展壯大。”

  李濤從國外留學歸來後,一直參與公益活動,她發現,不少公益社會組織缺少項目,而政府項目又常常找不到好的實施方。於是,她萌生一個念頭:成立一個公益組織機構,架起公益社會組織與政府、企業溝通的“橋梁”。

  這一想法得到雲岩區委群工委的肯定和大力支持。2014年,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在雲岩區民政局註冊。“我們中心的服務內容包括吸收培育一線社會組織入駐發展,為各社會公益組織提供政策引導、信息共享、專業培訓、項目資金評審、辦公設施等。”李濤説,“通過這些服務,我們不僅要實現公益社會組織規範化運行,也讓公益社會組織有一定的項目支撐,確保可持續運行。”

  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成立以來,每年得到100萬元的政府資金支持,撬動企業資金、社會資金累計3700萬元。以這些資金為支撐,該中心平均每年舉辦公益活動200余場,每年服務逾3萬人。

  “大數據+公益” 破解公益“痛點”

  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雲益享公益地圖的上線,改變了傳統公益活動的封閉式狀態。

  “我們在做公益的過程中,常常聽到有人説,公益是挺好的一件事,但是不知道身邊有什麼公益活動,不知道怎麼參加進來。”李濤説,“傳統模式的公益活動是自顧自地做,公益服務缺少企業資源支持,影響力和效果欠佳。因此我們想通過技術手段,打破傳統公益活動模式,讓公眾都能知曉身邊的公益活動,都能參與公益活動。”

  雲益享公益地圖目前共分為“一起公益”“益享生活”“鄰裡幫幫”“公益地圖”四個板塊,公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資源而有選擇地去尋求幫助和支持公益。雲益享公益地圖的打造,打破了社會組織不知道身邊有何事可做、公眾不知道身邊有何人可求助、企業不知道身邊有何機構可信賴等“痛點”。

  “在公益地圖平臺上,公益社會組織、企業、民眾都可以獲得自己所需,將有效銜接公益社會服務和群眾實際需求,促進提升公益行為效率,讓公益服務資源向真正有需要的人傾斜。”

  目前,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正在跟高德地圖對接,計劃將數據接入其中,讓公益地圖走進更多人的視野中,讓公益活動有更多可實現性。

  幫扶弱勢群體 讓愛更有力量

  打開公益地圖平臺上的“鄰裡幫幫”板塊,有一個人員列表,點進這個列表裏,人員個人情況、技能、特別需要等信息一目了然,市民可以選擇提供幫助,也可以選擇提供服務。

  列表中的成員,來自北京路社區雲岩街居委會合作服務社。“目前,我們正在將合作服務社所有會員的信息錄入公益地圖平臺,讓更多熱心公益的市民看到信息,為這些弱勢群體提供幫助。”雲岩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章曉玲説。

  北京路社區雲岩街居委會合作服務社于去年12月成立,以轄區低保戶、困難戶、兩勞釋放人員、殘疾人員、兩參人員、失業人員及流動人口為會員目標群體,通過承接政府社會治理服務項目,組織會員提供有償公益服務,並通過合作企業向會員提供就業崗位。

  目前,合作服務社已由最初成立時的5名會員發展到100余名會員,覆蓋了北京路社區的8個居委會。“鋻於合作服務社規模的擴大,我們計劃申請變更為社會組織,開始與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達成合作。”章曉玲説。

  雲岩區委群工委了解到雲岩街合作服務社申請變更為社會組織的情況後,立即聯繫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對其進行指導。在幫助合作服務社辦理變更手續的同時,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也積極為其另謀發展渠道。

  “這些會員都是弱勢群體,他們需要幫助,但他們同樣也可以幫助別人。如果我們把他們的需求和技能都放到公益地圖平臺上,會有更多人知道,也可以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模式。”李濤説。

  恩濟社會組織支持中心對合作服務社會員的基本信息、技能、特長等進行了細化,並整合社會組織資源,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通過將這些會員的特長和技能錄入系統,熱心公益的市民看到信息後,可以針對其需求,通過提供幫助和購買服務的形式,有選擇性地對其進行幫助。”

  用章曉玲的話説,有了公益地圖,合作服務社肯定會越來越紅火,會員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記者 樊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