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黔行”中的“她力量”

2018-11-28 17:29: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雲 周文進):地處烏蒙山深處的貴州六盤水盤州市淤泥彝族鄉岩博村,曾深受交通不便之苦,長期因此而“人窮志短”,成為“吃糧靠救濟、穿衣靠救助、用錢靠貸款”的“三靠村”。

  18年前,當時31歲的農家婦女余留芬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主動帶領村民以修路為突破口,因地制宜發展産業,保護生態改善環境。18年久久為功,岩博村成為遠近有名的“小康村”。

  “一起幹,挑重擔,要結果。”這是岩博村人對余留芬的“初印象”。修路,讓一個31歲的農家婦女從此真正成為岩博村人的當家人、主心骨。

  從此,余留芬時常腳穿膠鞋奔波在田間地頭,走組入戶,訪貧問苦,進山種樹。她被岩博村民稱作“大姐”“大姨”“奶奶”,很少有人稱呼她的“官銜”。她説,“我就是一個農民,做農民的帶頭人,必須時時處處從農民的角度去理解農民,從農民的角度去思考怎麼為民、怎樣當家。”

  余留芬上任前,岩博村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三分之一的村民沒過溫飽線,絕大部分村民住在茅草房、土坯房。如今的岩博村,一棟棟白墻灰瓦兩三層樓房點綴在山間,縱橫交錯的水泥硬化路通到各家各戶。主幹道上的太陽能路燈、路邊的小廣場和公廁,展示著這個小山村的可喜改變。

  余留芬201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和“全國三八紅旗手”,2013年被評為“貴州省最美女村官”,是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與余留芬不同,榮獲“最美鄉村醫生”稱號的鐘晶本可以生活的更好。但與余留芬一樣,為了貧困地區的群眾,她毅然放棄安逸生活紮根基層衛生事業。

  “村裏人看次病,要早上5點出門,走3個小時山路,看完病還要趕回家幹農活。一位結婚幾年的婦女,因為一個簡單的婦科炎症引起生育受阻,最後導致家庭破裂。”2008年,鐘晶到龍河村探望在當地工作的丈夫時得知當地群眾就醫的狀況後心情很沉重。

  經過深思熟慮,鐘晶説服了家人,把幼小的女兒託付給遠在重慶的婆婆,拿出自己的2萬多塊積蓄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龍場鎮龍河村建起了衛生室。這一年,鐘晶26歲。

  衛生室每天早上7點開門接診,病人多時一天上百人,鐘晶一直要忙到晚上11點。有時鐘晶顧不上洗臉,倒在床上一覺睡到天亮,毛巾抹一下臉,素面朝天又開始一天的忙碌。

  鐘晶和村裏的村民結下了深厚感情,對於家裏沒錢看病的,鐘晶都是先把病看了再説。“醫者仁心,我不能因為村民沒有錢付醫藥費就不給他們看病。”鐘晶説,每年少收多少醫藥費,她從來沒有細算過。

  如今,龍河村增收方式多了,收入也提高了。鐘晶説,“現在大家都走上了産業化的發展路子”,不少農戶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烤煙和糧食種植模式,結合當地生産條件改種草莓、茶葉等作物,還辦起了農村電商。

  貴州不斷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扶助“四重醫療保障”體系,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對此,鐘晶認為對鄉村醫療發展十分有利,讓她看到了未來鄉村醫療條件和資源越來越好、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前景。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縣城南街道鷓鴣園村位於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裡的群眾曾深受石漠化環境的“困擾”。

  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的鷓鴣園村村支書余必麗,16年前帶領村民以種植為突破口,因地制宜發展産業,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如今,鷓鴣園村成為遠近有名的“先進村”。

  余必麗將黨員發展作為大事來抓,本著“堅持標準、保證品質、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村委成員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青年培養成黨員”。她與村裏的致富能手、優秀青年和回鄉大學生座談,聽他們的想法,講組織的需要,説自己想做的事情,讓他們投身到建設家鄉的事業上來。

  在余必麗的影響下,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優秀青年紛紛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從2002年至今已發展培養32名黨員,全村80%的致富帶頭人加入到黨組織中來。黨建引領,村民幹勁十足。目前,全村的大棚蔬菜發展到了147個,集中連片種植蔬菜500多畝,産值達300多萬元。

  行走鷓鴣園村,村組路全部硬化,修建了文化健身廣場,農家樂、超市、電商服務站等生活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

  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感動獎獲得者鄧迎香清楚記得1990年嫁到到麻懷那天走了兩個半小時山路。電還沒通,所以“洞房”裏點著“花燭”。鄧迎香看著窗外的大山,一片死寂。大山像囚籠一樣,困著鄧迎香,也刺痛著所有麻懷人。

  沒有路,外面的車進不來,村裏的人出不去。鄧迎香清楚地記得,那時候的麻懷,建築材料拉不進來,家家戶戶都是木房。村民趕著牛到集市賣,山崖路陡,一年有好幾頭牛摔下來。

  “做夢都想有條出山的路。”鄧迎香説,這是每個麻懷人的心聲。在貴州黔南州羅甸縣麻懷村,大家都説鄧迎香是會移山的“女愚公”。只上過小學一年級的她,卻清楚山裏哪有什麼神仙,要出山只能靠自己。於是,她帶著村民們13年“砍山鑿洞”,硬是在大山肚子裏“刨”出了一條長200多米的隧道。麻懷的出山路,從2個半小時,變成了15分鐘。

  路,連通了麻懷和山外的世界。2014年,鄧迎香被選為麻懷村主任。她的“麻懷路”上,多了“精準脫貧”、“同步小康”這樣的關鍵詞。2016年,鄧迎香高票當選麻懷村黨支部書記,帶動村民脫貧增收成為她的頭等大事。

  如今的麻懷,家家戶戶看上了電視、喝上了自來水,9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新房,村民開上了農用車、麵包車甚至小轎車,村裏有了農家樂和文化活動場所。村裏走出了23個大學生。

  改革開發40年,貴州省地區生産總值2017年較1978年增長了289倍。經濟的快速增長為貴州婦女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每一位婦女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改革開放40年來,貴州廣大婦女積極投身改革開放浪潮,撐起了貴州改革發展的半邊天,涌現出“蔬菜專家”李桂蓮、“女支書”余留芬、“老乾媽”陶華碧、“當代女愚公”鄧迎香、“最美鄉村醫生”鐘晶、“中國大山裏的海倫·凱勒”劉芳、“橋梁專家”張勝林、“中國十大傑出母親”喻朝芬等眾多巾幗典範。

  “貴州大地千千萬萬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女性,在全面小康建設中激揚巾幗之志,凝聚巾幗之力,彰顯巾幗之美,用非凡智慧和辛勤汗水澆灌出彩人生,用善良天性和人間大愛詮釋生命真諦,用虔誠執著和超常堅韌鑄就時代豐碑。”貴州省婦聯主席楊玲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