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融合發展讓貴州六盤水四季有風景

2018-12-13 13:01:0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雲|責編:石麗敏

  “六盤水山地滑雪,除了景色美,體驗感也強。”河北遊客王鋒説。隨著交通條件以及吃住娛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冬季到六盤水來玩滑雪吃烤羊觀風情的遊客越來越多。

“旅遊+”融合發展讓貴州六盤水四季有風景

六盤水冬季風景(供圖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

  作為國家低緯度、高海拔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的優選地之一,貴州六盤水依託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先後建成了“冰雪童話”梅花山國際滑雪場、“林海雪原”玉舍雪山滑雪場、“雲上雪野”雲海樂原滑雪場、“烏蒙大草原”滑雪場4個低緯度的天然高山滑雪場,建成各類雪道18條,最長的賽道近1公里,既能達到舉辦賽事的標準,也能滿足普通滑雪愛好者的需要,4個滑雪場可同時容納2萬人。

  六盤水,一座以“江南煤都”聞名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數年城市轉型,已轉變成為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有景的旅遊勝地。

  2012年,“國發2號文件”將文化旅遊發展創新區列為貴州省5個戰略定位之一。隨後貴州省委、省政府組織編制《貴州省生態文化旅遊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將六盤水打造成中國避暑休閒城市、國家山地戶外體育旅遊休閒基地、山地康體養生度假勝地。

  六盤水市緊緊抓住發展旅遊産業這一大好機遇,2013年借承辦第八屆貴州旅遊産業發展大會的東風,借勢發力,推出牂牁江、烏蒙大草原、妥樂銀杏、野玉海、韭菜坪等一批特色旅遊景區,推動六盤水進入後旅發時代。2014年,六盤水市第一屆旅遊文化産業發展大會在盤州市舉辦,相繼推出噠啦仙谷、娘娘山濕地公園等一批文旅、農旅融合的景區,旅遊産業從小到大、旅遊業態從少到多,旅遊業已成為撬動六盤水市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杠桿”。

  “過去‘靠天吃飯’吃不飽,現在‘靠天吃飯’收入翻了數倍。” 六盤水市鍾山區雙戛社區高爐村的村民鎖興雲説,“‘傳統農業’與‘農旅一體’收益不一樣。”

  2016年,鎖興雲把家裏的10畝土地全部入股到梅花山旅遊公司,成了滑雪場股東,2017年就拿到分紅16000元。除此之外,鎖興雲在滑雪場工作,每月還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搞旅遊開發之前,高爐村是早上吃洋芋飯,晚上喝洋芋湯的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700元。梅花山搞旅遊開發後,高爐村的村民入股成為滑雪場的股東,有的村民還在滑雪場裏面當保安、當服務員,部分村民開設農家樂、農家旅館,日子越過越紅火。

  截至2018年8月,六盤水已錄入旅遊精準扶貧雲系統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58萬人,帶動4.7萬貧困人口受益,其中A級景區帶動14858人增收,鄉村旅遊帶動26841人增收,越來越多群眾正在從旅遊發展中獲得“紅利”。

  近年來,六盤水市堅持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推動全市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把旅發大會作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旅遊業發展從無到有、有中變優,六盤水旅遊成為貴州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圍繞休閒、運動、康養、度假等主題,六盤水打造了牂牁江、妥樂銀杏、娘娘山、野玉海、梅花山等10余個納入貴州省“1+5個100工程”名錄的重點景區。

  一批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建成投運,旅遊通達性顯著提高。六枝、盤州旅遊集散中心和一大批品牌酒店、星級鄉村旅遊客棧等陸續投入使用,旅遊接待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旅遊+”融合發展讓貴州六盤水四季有風景

水城風光(供圖 水城縣委宣傳部)

  “春踩水城春綠,夏來花海漫步,秋看杏黃果熟,冬在雪上飛舞……”2016年,一首《行走涼都》歌曲在六盤水唱響,歌詞是對六盤水四季美景的真實寫照。

  2012年,六盤水市接待遊客47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2.88億元;2013年,接待遊客7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4.36億元;2014年,接待遊客103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7.27億元;2015年,接待遊客12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3.82億元;2016年,接待遊客187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0億元;2017年,接待遊客3000.8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00.49億元,六盤水旅遊業發展持續“升溫”。

  如今的六盤水,春天可觀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的浩瀚“林海”,夏日可望七彩花田、野雞坪、大河堡的百花齊放,秋季可看世界古銀杏之鄉的滿目金黃,隆冬賞銀裝素裹的雪國風光。經過不斷建設發展,六盤水市的旅遊在基礎設施、産品業態、體制創新、服務環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實現了大提升、大發展,依託獨特的氣候和生態,六盤水重點開發了山地運動、高山滑雪、康體養生、峽谷風光、民族文化五大旅遊産品。未來, 六盤水將在“大旅遊”格局下,打造涼都康養城、南國冰雪城等旅遊品牌,推動“旅遊+”融合發展。(六盤水市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