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紫雲:“頭雁支書”韋吉雲帶領村民“拔窮根”

2019-01-14 08:51:0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文進|責編:劉徵宇

  “大家窮怕了,都想過上富裕日子。”10多年來,貴州省安順市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火花鎮關坪村“頭雁支書”韋吉雲一直苦幹實幹,渴望儘快改變村民過得緊巴巴的日子。

貴州紫雲:“頭雁支書”韋吉雲帶領村民“拔窮根”

韋吉雲在葡萄園裏檢查葡萄生長髮育情況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走羊腸道,喝望天水,吃苞谷飯。” 是關坪村曾經的樣子。關坪村曾是紫雲出了名的貧困村,山高坡陡,耕地破碎,土少石多水缺,8個村民組散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中。物産不豐、交通不暢、産業不興,是該村長期貧困的主要原因。山頂的坡漢組、爛壩組更是偏僻,只有兩條出山路:一條往南,走5公里到村委會,再往南20公里,才能到鎮政府,耗時4個多小時;另一條往北,下山、過河,走近3個小時才到公路邊。路,成了阻隔關坪村人與外界交往的最大痛點。

  1997年,想改變貧困現狀的韋吉雲離開關坪村,南下廣州打工。開了眼界掙了錢的韋吉雲始終牽掛家鄉。沒多久,他毅然辭掉工作返回關坪村帶領村民脫貧。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村民沒錢、沒糧,家家戶戶貧窮。

  窮則思變。2000年春節,韋吉雲和坡漢組組長韋吉輝召集村裏4位村民一起碰頭商量, 拋出修路的想法。6人商量修路的事情在坡漢、爛壩53戶村民中傳開。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修路任務“抽籤分段、落實到戶”。當年春天,村裏100多男女老少拿著鑿子、斧子、鋤頭,一米一米地幹了起來。農忙種糧,農閒修路。關坪村人自己開山、掘進、鋪土,自帶乾糧、投工投勞。

  韋吉雲修路的決心,感動著村民。當時82歲的村民韋老奔也扛著鋤頭挖路,他語重心長地説,“孩子,你們修路,我感到很高興,我們都支持你,但我可能看不到路修通的那天了。”兩年後,韋老奔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那時,路還未修到2公里。

  施工路段有陡坡也有緩坡,有石山路段也有泥土路段。韋吉雲和韋吉輝等人按照田地和人口分別計算工程量,抽籤分段、落實到戶,碰到難修的路段,幹部、黨員、積極分子與村民調換,優先照顧勞動力弱的農戶。年復一年,每年農閒時節,坡漢、爛壩兩個組上百村民的身影準時出現在修路現場,大錘、鋼釬敲打石頭的聲音響徹山間。

  坡漢、爛壩村民忍饑挨餓挖山開路的苦幹實幹精神感動著社會各界。2003年,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委、縣政府號召全縣人民向坡漢爛壩人民學習,還特別劃撥3萬元修路經費給與支持。坡漢、爛壩的村民挖山開路的勁頭更足了,毛路修出來後常常是大人拉著拖板壓路,小孩子站在拖板上幫著壓路。不屈服、拼命幹、一起上的坡漢爛壩村民修路精神融入大山,奮鬥者群像定格成一幅畫卷。

  冬去春來,寒來暑往。歷經6年的艱苦付出,2006年底,寬4米、長4公里的山路修通了,這一刻,韋吉雲的淚水大顆大顆滴落。53戶村民一起籌錢買了一頭豬,宰殺後共同慶祝,韋吉雲雙手顫抖,端著滿滿的酒敬村民。那一晚,大家都喝醉了。“修路,考驗了黨員,團結了群眾。”韋吉雲説,“剛修路時,隊伍裏只有3名黨員,路通的時候隊伍裏已經有8名黨員。”因為同甘共苦修路,2007年韋吉雲被村民選為村主任。

  路通了,電也隨後通了。問題又來了,如何脫貧致富? 挖山修路6年,把大家都挖窮了,村民的腰包更癟了,幾乎家家缺錢。2007年正月初二,在韋吉雲倡議下關坪村成立“打工協會”,坡漢和爛壩兩個組挑選5個年輕力壯、頭腦靈活的小夥子到沿海城市打工。村民籌了3000多元錢給5人買車票,條件是第二年每人至少再帶5名村民外出打工。10年過去,現在關坪村有800多人在外務工。

貴州紫雲:“頭雁支書”韋吉雲帶領村民“拔窮根”

關坪村葡萄基地

  水電路通到家門口,新房子也建起來了,但村民大多數還比較貧困。為擺脫貧困,關坪村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韋吉雲帶著4名黨員在荒坡上試種天麻、蘆薈、李子、葡萄,找專家、學技術、吃住在山上。功夫不負有心人,韋吉雲終於發現葡萄適合在關坪村大規模種植。“關坪村雖然只有1106畝貧瘠耕地,卻有17000多畝荒山,荒山就是村裏最好的資源,種上葡萄等精品水果,或許就是一條致富路。” 韋吉雲認為。

  2012年初,韋吉雲從鄰村摘回一枝紫葡萄藤與當地野葡萄嫁接,在房前試種,年底長勢茂盛。2013年初,韋吉雲就帶領4名積極的村民試種80畝。2014年,紫雲鼓勵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韋吉雲立即找縣裏的相關部門,將關坪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畝。2017年,在紫雲科技局的幫助下,關坪村利用荒山種植山地紫葡萄,將種植面積擴大到3000余畝。2018年底,關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多元。按照扶貧規劃,關坪村2019年可以整村脫貧。

  如今,關坪村成立了紫雲高原紅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除了種植葡萄,還種植了500畝冰脆李、蜂糖李,發展黃果柑、楠竹等1000多畝。在關坪經驗的參考下,火花鎮的興合、克田、納磨、納座等村都大面積種植高山葡萄,全鎮形成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12家,規模化種植高山葡萄18000多畝,帶動近700戶貧困戶參與發展高山葡萄。

  因地制宜興産業,脫貧離不開帶頭人。村民們認為韋吉雲是“好頭雁”。2000年以前,關坪村只有羊腸小道;2013年以前,關坪村只種植玉米紅薯;2017年以前,關坪村人沒有走過水泥路。

貴州紫雲:“頭雁支書”韋吉雲帶領村民“拔窮根”

葡萄種植加快了關坪村脫貧步伐

  改革開放40年來,關坪村從“一貧如洗”“住茅草屋”“走泥巴路”到吃飽飯、走好路、住好房,一樣樣實現。“讓村民、村集體、龍頭企業凝結成‘利益共同體’,村民真正成為産業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管理者、受益者,村落就有了新的生機,村民也有了更多發展的積極性。”韋吉雲説。

  韋吉雲反復思考著關坪村的“脫貧致富之路”,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推動村級産業扶貧,選準主導産業,培訓農民,強化技術,創新生産經營方式、抓好産銷對接和利益聯結,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一個接一個的脫貧計劃出爐,讓關坪村村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紫雲縣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