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最新頒發的國家科技大獎關乎你我的健康

2019-01-15 11:01:44|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近日揭曉。作為衡量我國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國家科學技術獎匯聚了近年來我國涌現的各類重大科技成果。梳理獲獎項目,相當一部分成果與百姓健康密切相關,為解決疑難重症、消除病患痛苦作出了紮實貢獻。

  ——挑戰疑難病症,向“無人區”進發

  重大安全事故、公共應急事件發生當口,嚴重創傷能否高效快速救治事關傷者生死。“顱底創傷”因創傷位置深、解剖複雜,常常面臨“看不見、達不到、定不準”的難題,長期以來臨床上只能採用保守治療。為將這種重大創傷手術從“不可治”變為“可治”,獲得本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上海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侯立軍教授帶領團隊十餘年持續攻關,創建了9種顱底創傷關鍵救治技術,完成了顱底顯微外科研究、多模態顱底可視化研究,最終將該類手術變“不可控”為“可控”,填補了國內外多項顱底創傷手術治療空白。

  “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晶片系統的研製及其應用”獲得本次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記者了解到,目前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晶片系統在婚育指導、産前篩查、新生兒和高危人群篩查、耳聾病因診斷等領域廣泛應用。截至2018年底,全國320多萬新生兒接受了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直接避免了受檢者及家庭成員8萬多人因使用藥物不當致聾。

  ——持續優化手術技術,變“巨創”為“微創”

  近年,腎癌發病率不斷攀升,20年前腎癌治療常用手術方案是切除一側整個癌變腎臟,但長期隨訪發現,10年後,會有25%的患者因腎功能不全罹患尿毒症,靠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在海軍軍醫大學孫穎浩院士指導下,上海長征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輝教授領銜的團隊摸索出獨到的腎癌多元化微創手術新體系,可根據病人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微創保腎策略。按國際標準,小于4釐米的腫瘤可推薦保腎,而在長征醫院泌尿外科,7釐米大的腫瘤也有望保腎。該團隊摘得本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他們還在挑戰這一極限,由其主持的腎癌手術總體微創率已從10.5%提升至93.7%。

  外科切除是根治早中期肺癌的關鍵。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牽頭完成的項目通過建立7種微創手術切口、6種精準微創“切除-重建”手術模式等,使微創手術適用範圍提高到95%以上,實現了我國肺癌微創根治技術從無到有、從嘗試到成熟、從成熟到規範的進步,獲得本次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國産醫療器械迎頭趕上,從“跟隨”到“原創”

  人體心臟瓣膜一旦損壞,要麼修,要麼換。20世紀90年代,進口人工心臟瓣膜售價約1.3萬元。上海長海醫院胸心外科主任徐志雲帶領團隊研製的C-L短柱瓣,1996年應用臨床,填補了我國第三代人造心臟瓣膜空白,約3000元的售價迫使進口産品大幅降價。2015年,該團隊研製的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第四代人造機械瓣應用臨床。由此,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生産雙葉機械瓣的國家。此外,團隊還聚焦疑難、複雜、危重心臟瓣膜病的外科治療開發了15項新技術,顯著提高了手術療效,獲得本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由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使我國成為少數幾個掌握腦起搏器核心技術的國家。“目前對於中重度帕金森病等運動障礙類疾病,我們的腦起搏器可以極大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研究團隊成員郭毅説,團隊也在研究腦起搏器對於癲癇、強迫症、抑鬱症、阿爾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作用。

  ——瞄準生物醫藥未來,從“無解”中“求解”

  如何讓中醫藥真正走向全世界?在本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海軍軍醫大學藥學系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張衛東教授看來,用現代科技手段讓世界對中藥的認識“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至關重要。3毫米的“中醫神藥”麝香保心丸由上千個化學成分組成,其作用機理到底是什麼,科學上一直“無解”。張衛東團隊通過建立中藥方劑有效成分群的辨識方法,明確了藥效物質並建立了生産鏈全過程自動化控制技術,在上海和黃藥業轉化後,2016年獲得加拿大天然藥品上市許可證,提升了中醫藥在國際的認知度。

  將人類體細胞轉化為幹細胞,再將幹細胞定向分化成需要的體細胞,進而培育成組織器官,將為疾病治療帶來福音。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等完成的研究破解了細胞“變身”的“未解之謎”,獲得本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根據他們提出的理論,可以實現多種體細胞類型的轉變。由於沒有引入外源基因,操作簡便、所有成分明確且標準化,為幹細胞應用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製備方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