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三下沉”“五示範”助力鄉村振興
甕安“三下沉”“五示範”觀摩團走進猴場鎮青池村。黃英 攝
為了全面鞏固脫貧成效,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甕安把脫貧摘帽前下沉開展脫貧攻堅的幹部按照AB崗輪換到農村開展工作,任務從脫貧攻堅延伸到農村的人口管理、環境整治、矛盾調解、低保評定、網上服務代辦、經濟發展等全面事務。 2018年7月,甕安在國家第三方脫貧攻堅評估驗收中,以群眾認可度96.73的高分精彩出列,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增強農村廣大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成果的獲得感,提升農村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甕安紮實開展“三下沉”“五示範”,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
脫貧摘帽後,嚴格按照一戶不漏的要求,由省州派駐的“駐村第一書記”、縣下沉的2805名駐村幹部及鎮村幹部全面負責全縣3392個網格中的全體農戶,確保每一個自然寨有一名國家幹部駐村進行網格包保,並把網格管理績效的30%納入包保網絡員的個人目標考核。以幹部下沉、工作下沉、考核下沉保證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性、穩定性,為鞏固脫貧成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員保障,為鄉村振興鋪築厚實的基礎。
脫貧摘帽後,甕安把全面落實“五示範”作為鞏固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抓手。2018年11月26日、27日,全縣組織觀摩團、考評組對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的“五示範”進行觀摩點評和考核,以觀摩促互學提升,以考核促落實發展。
“組織示範”築牢根基
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建強村“兩委”班子,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珠藏鎮將14個村(社區)82名職業化村幹部職數全部配備到位,其中大專以上文化24人,平均年齡40歲,進一步優化了村幹部隊伍,解決了村幹部年齡結構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推進“雙支部”産業基地全覆蓋。“雙支部”依託農村“三變”改革,通過創辦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組織,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把分散的土地資源整合起來,把農民的利益與産業發展聯結起來,實現産業發展規模化,農民土地資源與當地經濟發展聯結化,調動農民的一切生産資源要素參與經濟發展,發揮農民擁有的生産資源要素在發展中的作用,增加農民在發展中獲得更多經濟利益。平定營鎮三合村黨總支與就地貴州錦繡江山智慧園藝有限公司黨支部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産業發展中引領作用,採取“村+公司+基地+支部+農戶”的模式,將支部建在花卉産業上,實現企業發展與脫貧攻堅雙贏。
“産業示範”增添活力
結合“雙支部”引領産業發展的思路,全縣村村建立合作社,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採取幹部帶頭找訂單,村民加入發展建基地,專業合作社找市場,築牢産業發展基礎。深入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推進農業多樣化發展,鼓勵、支持發展高效農業,調整減少玉米、水稻傳統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提高農業品質效益。龍塘村充分發揮合作社整合資源促發展和黨員、能人、知識青年示範帶頭作用,發展種植櫻桃、核桃等精品水果5000余畝,培育苗圃200畝,已成功實現100戶401人建檔立卡戶脫貧。永和鎮長嶺村去年8月,該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依託當地天然的優質水資源,引進貴州仨鑫山泉水有限公司,採取群眾入股的方式,既解決群眾就業,也增加群眾收入。目前水廠解決了當地13名群眾就業,其中有6名建檔立卡戶。
“治理示範”構建和諧
採取村民自治、道德村規約束、法律法規懲治相結合的辦法,創建文明和諧村寨(社區)。各村(社區)建立並完善村規民約、寨規寨訓,設立村務、組務公開公示欄,推崇家風家訓,建立“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道德準則。推進鄉村“雪亮工程”,每個鄉鎮(街道)黨委政府所在地安裝視頻監控探頭不少於20個,每個行政村不少於5個,逐步推動鄉鎮(街道)和行政村重點公共區域全覆蓋,實現農村地區社會治安防控和群防群治無縫銜接,促進社會治理水準不斷提升。結合掃黑除惡,多形式、多舉措,全覆蓋,大力宣傳掃黑除惡工作開展,使掃黑除惡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人人參與,紮實開展“村霸”黑惡勢力排查整治,依法嚴厲打擊農村黑惡霸痞勢力,使黑惡霸痞在農村無處藏身,持續整治農村黃賭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問題,還廣大農村一片凈土。
“文化示範”潤德思賢
每年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幸福進萬家·甕水長歌文化精品鄉村行”為載體,採取“政府採購、群眾參與、社會聯動、文化惠民”的形式,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創作反映農村群眾生活變化、感恩奮進、鄉土氣息濃郁的作品,用身邊的人説身邊的事,教育感化身邊的人,讓更多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文藝隊伍每年到全縣各村(社區)公開向群眾演出100余場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道德模範、鄉賢文化、村規民約等納入“五示範”重要內容,並大力宣傳和公示,讓群眾學有榜樣,做有示範。在廣大農村的村(社區)所在地或其它公共場所,以文化墻、展板、宣傳欄等形式強化宣傳和氛圍營造,讓人感到文化氛圍濃濃,正能量滿滿,增強了榜樣的教育感化和示範帶動作用,激發了正能量的引領作用。目前正在舉行的甕安縣“凝心聚力脫貧攻堅 共築美好文明家園”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下鄉”集中示範活動和春節系列文化下鄉活動,不但豐富了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引領了思想,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生活品味,更讓基層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無微不至,增強了發展的獲得感,提振了發展的精氣神。
“環境示範”扮靚家園
把村寨社區環境衛生納入“五示範”考核的重要內容,發揮網絡員的監督作用。設置農村公路保潔員、河道看管員、自來水管理員、鄉村護林員公益崗位,優先照顧建檔立卡戶就業,既補齊了貧困戶的收入短板,又加強了農村公共事務的管理力度。根據各村寨實際,採取服務外包或村民自治民主管理,開展以治理“臟、亂、差、散”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加強農村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增設垃圾收集點、轉運、處理站並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根據村莊分佈、經濟條件等情況確定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方式,靈活採取“戶分類、村收集、鎮處理”方式,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整治,把鄉鎮污水站功能向廣大農村延伸。評選清潔庭園示範戶,增強群眾講衛生,愛衛生的獲得感和榮譽感,提高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
甕安以幹部“三下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人員保障、智力支持、服務保障,以“五示範”為載體內容、目標要求,全面鞏固脫貧成效,紮實推進鄉村振興。(作者 胡光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