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船二代”徐明山:堅守21年的鄉村擺渡人

2019-02-12 16:29: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金蘭鎮瓦房村位於烏江上游的六衝河畔,交通十分不便,當地人出門只能坐船到錯界河碼頭後,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外出。

貴州黔西“船二代”徐明山:堅守21年的鄉村擺渡人

黔西縣錯界河碼頭徐明山的擺渡船(攝影 史開心)

  瓦房村村民徐明山與父親徐登志都是錯界河碼頭的擺渡人。1998年,年僅15歲的徐明山就跟隨父親學習船隻駕駛技術,2002年正式從父親手中接過渡船接力棒,成為錯界河碼頭的“船二代”。從跟著父親做擺渡工作至今,徐明山已經堅守了21年。徐明山的船隻從劃漿的木船變成了機械船,船費也由1980年的每人2分錢上漲到現在的5元錢。

貴州黔西“船二代”徐明山:堅守21年的鄉村擺渡人

乘船出行的山裏人(攝影 史開心)

  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山裏人出行越來越方便,徐明山的服務範圍從原來近60公里長的水域,縮短到錯界河碼頭附近幾公里的村寨。

貴州黔西“船二代”徐明山:堅守21年的鄉村擺渡人

徐明山駕駛擺渡船(攝影 史開心)

  2019年春節,徐明山又進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時間,每天要往返于附近村寨20余趟,接送外出務工的村民 。

貴州黔西“船二代”徐明山:堅守21年的鄉村擺渡人

穿行在峽谷的擺渡船(攝影 史開心)

  徐明山説:“雖然渡船掙不了多少錢,但方便了鄉親們出行,只要還有一個人需要坐船過河,我就會一直堅守下去。” (文 史開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