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選定産業就要大膽幹

2019-03-18 11:05:25|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孔令娟|責編:陳夢楠

(大扶貧)普定:選定産業就要大膽幹

(大扶貧)普定:選定産業就要大膽幹

普定食用菌生産基地 攝影吳忠賢  

  普定韭黃火了,上了央視,成了兩會熱詞,普定人笑了:“韭黃是咱們脫貧致富的金産業。”  

  “以前1畝地種植玉米才收幾百元,現在種植韭黃能收入上萬餘元。”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順市長陳訓華用這樣的數據對比,讓人直觀看到韭黃産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普定韭黃名聲大噪。  

  選定産業就要大膽地幹!短短一年多時間,普定制定從八千畝到十萬畝韭黃産業發展計劃,蓬勃的産業發展造福了一方百姓,這讓化處鎮焦家村村民陳林去年返鄉後,就不想再離開。  

  “韭黃好啊,産業價值高,銷路好,抗災害能力也強。”3月15日,在韭黃産業田裏,看著長勢喜人的韭黃,陳林一臉笑意。  

  如今,陳林成是韭黃基地的倉庫管理員,每個月有3000元的工資收入,妻子也在基地裏面上班,兩口子的月工資有6000元左右,安居故鄉可以實現富足的生活。

脫貧攻堅 主導産業是關鍵  

  貧困何以根除?普定人的回答鏗鏘有力:“要發展産業,要發展主導産業,要大規模發展主導産業!”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普定深入推進農村産業革命,做優特色農業、重點發展對貧困戶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韭黃、茶葉、食用菌、肉兔“三種一養”主導産業,在12個鄉鎮(街道)建設以蔬菜為主的2000畝以上基地各1個,在162個行政村建設200畝以上産業發展示範點各1個。同時,以“村為單元、鄉鎮(街道)為主體,縣為平臺”,依託縣養殖專班,推進養殖産業全覆蓋。  

  如今,普定縣發展韭黃10萬畝、茶葉11.2萬畝、食用菌2000萬棒,出欄肉兔160余萬隻,種植産業惠及農戶3.5萬戶10.5萬人,養殖産業累計覆蓋貧困戶1.33萬戶4.01萬人。  

  産業的全面覆蓋,讓農戶享受到了實惠,一個個笑容在春天裏綻放。  

  在普定縣化處鎮焦家村韭黃種植基地,一片綠油油的田地生機勃勃,數十位村民正在田地裏忙碌。  

  “自從村裏有了韭黃産業,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過。”村民陶玉瓊一邊拿著鋤頭除草,一邊樂呵呵地説。  

  “可不是嘛,你看我們兩個老姐妹都50多歲,現在每天在基地上做點零活,每天就有七八十元的收入,每個月差不多有2000多元的收入,日子有奔頭。”站在一旁的張克雲接過話頭,滿臉笑意地説。    

  笑臉,折射群眾獲得感,是脫貧攻堅的指向標,普定深諳此道:惟有不斷深化産業革命,方可實現百姓的共同富裕。

産業革命 村級公司拓新路  

  産業革命如何深化?落實于基層,難在沒有資金支持,難在沒有發展載體。為此,普定在全縣175個村(居)成立村級公司,整合資金1.75億元,為每個村級公司分別注入100萬元發展資金,設立“資金池”、整合資金、盤活資源。按照縣級總公司指導、鄉級分公司把關、村級子公司經營的方式,全面推行“一村一公司”,走出一條集體經濟有實體、脫貧致富有路子、農村發展有後勁的新路。  

  “發展村級公司是在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次嘗試與探索,不僅解決‘空殼村’問題,助推脫貧攻堅,還進一步激發了農村活力,激發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激情,實現百姓富、生態美。”安順市委常委、普定縣委書記徐德祥説。  

  一時間,“村級公司”成了村民挂在口頭的熱詞,也成了各村寨發展産業的致富法寶。“自從村裏公司成立後,在村裏的蔬菜種植基地上班,平均每月的收入接近2000元,加上土地租金及‘人頭股+土地股’分紅和‘特惠貸’每年4000元的補助,一年的收入接近30000元。”化處鎮化新村村民王琴珍笑著説。  

  “依託村級公司,我們正加速蓮藕茶、蓮藕深加工等産業鏈開發,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化處鎮水井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澤勇告訴記者,有了村級公司的支撐,産業發展更有底氣。  

  “在村級公司的帶動下,全村發展楊梅2135畝、韭黃種植800余畝。”馬場鎮白秧村駐村第一書記宋凱説,在“一村一公司”模式下,村民有了致富産業。  通過“一村一公司”模式,産業帶動貧困戶增收,普定縣172個村級公司承接了18.3萬畝經果林統種統管,産業覆蓋農戶共19699戶、56331人,其中貧困戶8718戶、25146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該縣87個“空殼村”實現全部“脫殼”,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村(居、社區)有25個、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有17個、100萬元以上的有12個。  

  以村級公司為落實産業發展的載體,創新組織形式,讓産業發展“通天線,接地氣”。與此同時,普定縣圍繞打好“四場硬仗”,以産業扶貧為主攻方向,脫貧攻堅成績斐然。  

  ——投入資金7.9億元,實施通村通組道路硬化(油化)工程939.8公里,實現通組道路全覆蓋。  

  ——全新建14個安置點,搬遷安置3248戶14396人,現已全部搬遷入住,提前完成“十三五”時期的搬遷任務。  

  ——投入1.69億元,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劃487898人次,全面落實教育保障各項政策,確保貧困戶子女能上學、上好學。  

  ——新建、改擴建村衛生計生室162個,累計享受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22000余人次,保障金額2134.98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實際補償比例達到90%。  

  如今,普定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196元,現有貧困人口2692戶7447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7.09%下降到2018年末的1.66%。(作者 吳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