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十年 貴州給了她倆一個家

2019-03-19 13:43:45|來源:貴陽晚報|編輯:孔令娟|責編:陳夢楠

(社會)流浪十年 貴州給了她倆一個家

祖孫二人在貴州生活得很開心

(社會)流浪十年 貴州給了她倆一個家

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和孩子們買年貨,左二為小吳蕾

  ■核心提示

  10年前,時年50歲出頭的江西籍婦人徐某幫在廣州務工的兒子照看孫女,不曾想在一次外出時因迷路,被迫開始流乞。

  4年後,祖孫二人流浪到貴州都勻,被黔南州民政部門福利機構收留。因無法識別老人和孩子的身份,黔南州救助管理站將這對自稱母女的祖孫二人送到了州社會福利院,漸漸長大的孩子還被送到當地學校就讀。

  2019年3月,經過黔南州民政以及都勻當地公安的不懈努力和尋找,終於為這對與親人失聯了10年之久的祖孫倆找到了家。

  6年的溫馨相處,讓祖孫二人已把黔南州福利院當成自己的家,3月11日,在臨別之際,二人深深向福利院的“親人”們鞠躬致謝。

  聾啞婦女帶著女孩

  流浪到都勻

  説起6年前的往事,黔南州救助站的職工孫飛記憶猶新。據他回憶,2013年10月15日晚上10時許,都勻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隊的民警將一對自稱“母女”的聾啞人送到救助站。

  根據警方的描述,他們在都勻街頭巡邏時,發現這對自稱“母女”的一老一少露宿街頭,在多方盤查無法核實身份的情況下,按照規定只能送到黔南州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護中心)。 “當時,老的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小的面黃肌瘦,神情呆滯。”小張説,老人是聾啞人無法交流,而這個看上去只有幾歲的小女孩,自稱兩人是“母女”關係,是隨“母親”一起外出尋找父親迷路於此。

  但當工作人員問及具體情況時,孩子似懂非懂,一臉茫然地看著大家,一會説自己家好像是廣西靈山縣的,一會又説不是,再沒透露過其他信息。

  工作人員根據這條線索,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靈山縣救助站多次聯繫,結果查無此人。

  老少二人

  在福利院安了家

  據黔南州社會救助管理站站長王勁介紹,根據國家救助政策的相關規定,救助站對申請救助的流乞人員救助時限不超過10天,鋻於這對身份不明“母女”的實際情況,救助站酌情放寬了救助尺度。

  一年過去了,黔南州救助管理站不放棄尋找,與公安部門多方對接,但仍沒有找到更多關於她們的住址和家庭信息。

  “我想讀書!”一年之後,小女孩向救助站工作人員提出請求,考慮到這對“母女”的實際情況,為儘量不給孩子造成不良負面影響、耽擱小女孩的學習和成長,救助站與當地教育部門多次溝通協調,將小女孩送到都勻六小就讀,並與州社會(兒童)福利院協商,將“母女”安置到州社會(兒童)福利院,“母女”就此有了較穩定的“家”。

  據黔南州社會福利院兒童部主任趙麗霞介紹,小孩上學後,取名吳蕾。在兒童福利院的日子裏,院裏專門請了老師上門教老人手語並進行心理輔導,安排老人和院裏的工作人員一起負責打掃衛生;而孩子的起居和生活,則安排由廖梅、趙麗霞前後兩位兒童部主任輪流照顧。

  據了解,在兒童福利院時,每逢節假日,老師就帶著孩子到郊外青雲湖、沙木湖、兒童樂園等地郊遊,並參與家庭踏青活動,以求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

  每逢學校開家長會,兩位福利院的“媽媽”總是輪流前往傾聽孩子的教育成長情況。由於各方面照顧週到,漸漸長大的孩子非常陽光,也很懂事。

  失聯10年後

  親人找到了

  “母女”在福利院生活雖然比較安穩,但救助站尋親工作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多次請來黔南州特殊教育學校聾啞手語老師到站內與受助人員進行手語溝通;與公安部門對接,協助調查失蹤人員,人臉識別比對,採集DNA;與廣西多家救助站聯繫協查身份信息;在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尋親推送、發佈今日頭條尋人信息、登報認人……

  在2019年初,都勻市公安局民警在眾多DNA數據中發現了一條信息線索,可能與小吳蕾的情況符合,為確保信息準確無誤,民警一邊積極協調數據錄入地公安部門開展核實情況,一邊積極協調福利院對小吳蕾的生物信息進行採集,並及時將採集反饋的信息進行比對。

  2019年3月6日,在江西公安廳的幫助下,工作人員聯繫上了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蘇橋鄉新屋村的柴某國,在調查中,柴某國的陳述時間節點與小吳蕾的回憶高度吻合,至此,民警確信失散10年的小吳蕾終於找到了親人,柴某國就是小吳蕾的父親。

  謎底大解開,徐某根本不是吳蕾的母親而是她奶奶,據柴某國反映,小吳蕾原名叫做柴某慧,走失時4歲多一點。“非常感謝,看得出,孩子被照顧得很好,面色紅潤紅潤的,個子也還長高了不少。”柴某國説。

  3月8日,從江西老家趕來的柴某國緊緊握住救助站工作人員的手,眼裏滿是淚水,嘴裏不停説著:“我們除了高興就是感動,再次感謝救助站、感謝福利院、感謝公安部門,是你們不懈的努力,才有我們一家人的團聚。” (作者 羅再高 張仁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