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南:農戶養蠶有奔頭 産業脫貧不用愁

2019-04-19 17:13:2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國際在線貴州消息(孔令娟):“我這算是在家門口上班了,公司培訓後上崗,學會了挺簡單的。” 4月17日,黔南獨山縣基長鎮貴州恒盛絲綢科技有限公司,基長村村民羅富珍熟練地忙著在泡繭區工作。

  近年來,基長鎮全面推廣“鎮引導+龍頭企業+村集體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種桑養蠶扶貧産業,讓更多農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實現了致富增收。以前的羅富珍在家務農、帶小孩,收入微薄,“現在一個月能有三千多元收入,比在家幹農活賺得多,還能方便照顧老人小孩。”

貴州黔南:農戶養蠶有奔頭 産業脫貧不用愁

工人正在選繭 攝影 孔令娟

  像羅富珍一樣來貴州恒盛絲綢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還有很多人。別看如今公司規模大,當初讓村民種桑樹、養蠶的時候,他們都是不太支持的,“種點糧食還能糊口,種點蔬菜也能賣錢,要是種桑樹,那吃什麼?公司能不能站住腳?……”公司行政經理汪洋海説,當時村民們擔心的事兒可不少,大多數人都持觀望態度。

  2016年,貴州恒盛絲綢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基長鎮重點招商落戶基長村,該公司是從廣西引進的致力於發展桑蠶種植和加工的民營企業,主要以種桑養蠶為基礎,從事蠶繭的收購、加工及蠶絲産品製造,現有10條國內先進的“飛宇──領航者”型自動繅絲機生産線,每年可加工鮮繭2000噸以上,生産高檔蠶絲被2.5萬床,蠶絲附加産品5萬件,年銷售收入達2.8億元,同時為本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419161250

工人們正在進行選繭工作 攝影 孔令娟

  農村發展必走農業産業革命之路,村民的思想必須要改變,需正視傳統農業的落後點,正確認識新型農業産業。

  於是,村幹部和公司人員根據群眾的具體情況,進行走訪、交流、解惑,讓群眾從心底裏轉變和接受,發動專業人士、“土專家”對村民進行傳幫帶,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幹,為村民做科學指導,以思想破冰促進行動突圍,用活“五步工作法”,推動産業扶貧落細落小落實,讓桑蠶産業在基長開出致富花、結出脫貧果。

貴州黔南:農戶養蠶有奔頭 産業脫貧不用愁

工作車間 攝影 孔令娟

  為激發村民內生動力,鼓勵他們種桑養蠶,貴州恒盛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給他們吃了“定心丸”:種植戶可從公司賒購桑苗,在收購蠶繭時再進行扣還;蠶繭由公司統一收購,統繭(蠶繭不分等級)保底收購價20元/斤(市場價高於保底收購價時,按市場價收購;市場價低於保底收購價時,按保底價收購),降低貧困戶種桑養蠶的風險;公司免費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支持,在每村都派有一名專業技術人員的基礎上,又在基長村出資返聘2名種植戶作為技術員,使得産業效益放到最大、風險降到最小。

貴州黔南:農戶養蠶有奔頭 産業脫貧不用愁

正在檢查織布機的工人 攝影 孔令娟

  截至目前,基長鎮9個村(居)全部實現村村有桑園,種桑面積達1.8萬畝,每畝産值在4000元以上,比傳統經濟作物畝均增收3000元,共帶動5475戶30446名(其中貧困戶2510戶9150人)群眾參與種植桑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