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 赤水河重現水清岸綠(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老區紀行)

2019-06-25 16:17:04|來源:人民網|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在長江眾多的支流中,從幹流長度和年均徑流總量上看,這是一條並不起眼的河。

  1935年,這裡見證了紅軍戰史上的一段傳奇——四渡赤水。從此,赤水河作為“英雄河”載入中國革命史。

  近年來,通過推行第三方治理、生態補償、跨區域治理聯席制度等改革舉措,貴州省遵義市力保赤水河一江碧水,打響了一場生態環境保衛戰。

  治水,釀出美酒香飄世界

  上完夜班,一覺睡醒已到中午,茅臺鎮釀酒工田治龍習慣到河邊透透氣。倘若回到六七年前,他斷不會有如此雅興,“那會兒河水都是黑的,一股酸臭味熏得人喘不過氣來。”

  “上游是茅臺,下游望瀘州。船到二郎灘,又該喝郎酒。”從貴州遵義仁懷市茅臺鎮到四川古藺縣二郎灘,短短40多公里河段,孕育了一批名酒。

  長征時期,紅軍到達茅臺鎮,當地群眾用本地白酒為戰士們洗塵療傷,“美酒河”留下一段紅色佳話。

  2010年前後,沿岸白酒行業大小酒廠接近3000家。快速擴張的同時,治污能力卻沒跟上,每天數萬噸廢水直排赤水河。“部分斷面水質已淪為劣五類,且有繼續惡化的趨勢。”遵義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曾勇回憶。

  2013年,貴州省提出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赤水河的生態環境。治河先治污,遵義市在流域各縣市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全面啟動白酒企業污水處理工程。

  “我們的排水口不在赤水河,而在6公里外的山頭上。”走進位於習水縣的一家酒廠,3座污水處理站正在緊張運轉,泛著黃色泡沫的污水漸漸變得清亮。這些水還要通過二級水泵,抽調到320米高的大山裏,注入溪流中“洗個澡”,接受自然凈化之後再匯入赤水河。“所有流程由第三方環保機構把控,監測數據實時傳送省環保廳,不受酒廠干預。”酒廠環保部主任任伯俊告訴記者。

  如今,赤水河流域不符合排污規範和取水要求的酒企已基本完成整改,河流總體水質又恢復到二類標準。

  護水,環保制度落地有聲

  “那是我打過最‘貴’的魚,沒想到後果這麼嚴重。”家住五馬河畔,6歲就下河摸魚,仁懷市五馬鎮居民劉順利習慣淘些野生河鮮打牙祭。

  2017年1月,赤水河啟動全流域禁漁,10年內禁止一切捕撈行為。劉順利沒當回事,當年10月,他和3個同伴在河邊電捕,被鎮裏的生態巡防隊員逮了個正著。因為半桶魚,他們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並被罰放養200斤魚苗作為生態補償。

  近年來,遵義市探索建立源頭嚴格控制的制度體系,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紅線劃定、自然資源統一登記確權、三級河長制等生態文明建設。仁懷市法院、遵義中院先後成立環境保護法庭,專門審理環保類案件。

  前一陣子,因向赤水河違規排污,曹光貴被仁懷市環保局處以5萬元罰款。因對處罰不服氣,他向仁懷市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最終,法院判決曹光貴敗訴。

  “以前如果有企業對環保部門的處罰不服,往往會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為藉口,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處罰決定,甚至堂而皇之地繼續排污。”仁懷市法院副院長、環資審判庭庭長陳長傑介紹,“現在只需法院一紙訴前禁止令,就能第一時間叫停污染行為。”

  與此同時,貴州、雲南、四川三省開展跨區域環境聯合執法檢查,遵義市環保局與四川瀘州市環保局簽署《赤水河流域環境保護聯動協議》,攜手加強赤水河川黔毗鄰區域環境保護。

  樂水,群眾享受生態紅利

  站在山坡上眺望河面,流水聲在山谷回蕩,村民賴方平想起了打魚的歲月。

  6年前,為保護赤水河珍稀魚類,習水縣隆興鎮全面取締所有捕撈漁船。“洗腳上岸”的賴方平有些茫然,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彼時,濱江村致富帶頭人楊陶江正在村裏發展食用仙人掌産業,邀請賴方平前去務工。一畝仙人掌年産6000斤以上,保底收購價1.5元,賴方平觀察了兩年,確定這就是自己要找的新門路,他拿出家裏的7畝地加入合作社,一門心思種起了仙人掌。

  赤水河全面禁漁以後,遵義段沿岸各縣市積極爭取産業扶持政策,引導漁民圍繞山地生態魚、烏骨雞、金釵石斛等特色産業和服務行業,實現轉産、轉業、再就業。

  離開漁船,漁民們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赤水河的生態環境得到休養生息。不僅如此,伴隨著污染治理的展開,農村人居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衛生越來越好,蚊子蒼蠅少了。”房子靠近山腳,老鄉家流下來的污水常常堵門,仁懷市壇廠街道枇杷社區居民陳發瓊一度苦不堪言。2016年開始,污水管網接進各家各戶,陳發瓊一家終於擺脫了與臭水溝相伴的日子。

  如今,愛護赤水河已成為沿岸群眾共識,遵義段實現三級河長全覆蓋。志願者、環保協會等力量被調動起來,共同守護來之不易的一河清水。

  河水變清、河岸變美,好生態帶來了旺人氣。沿赤水河谷,遵義市投入45億元修建旅遊公路,將四渡赤水紅色文化、酒文化、鹽運文化等串珠成鏈。2018年,素有“千瀑之市”等稱號的赤水市,接待遊客量、旅遊綜合收入分別達到1800萬人次、200億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