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貴州遵義務川: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助移民搬遷群眾“穩得住 能致富”

2019-07-08 10:29:30|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真的是太好了,我們從深山搬遷到這裡,最怕就是生活的太閒了,不習慣,有了這個實踐中心,我們既可以學習技術,聆聽黨的好政策,還可以自發編排、表演歌舞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黨的政策真的是太好了。”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敬賢社區搬遷群眾小楊激動的説到。

  務川縣以“傳思想、習文明、築夢想”為主題,以“人文關懷、社會聯動、打造品牌、夯實基礎”為重點內容,結合脫貧攻堅移民搬遷服務的特點,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在該縣最大的移民安置點敬賢社區,並於今年5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真正助力解決移民搬遷群眾“穩得住 能致富”的難題,切實打通移民服務“最後一公里”。

  強整合 求多贏

  結合脫貧攻堅移民搬遷服務需要,將全國唯一的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館、即將開業的青少年旅行研學基地等陣地進行聯動,統籌整合婦聯、工會、紅十字會等相關服務功能進駐中心,通過線上線下聯合服務,有效發揮了資源優化整合作用,多贏局面形成。

  目前,務川縣實現了以“中心為統領、站點為補充”的運行機制。除了將中心社會治理板塊(社區服務大廳)為移民群眾提供保險辦理、補貼發放、政策諮詢以及來訪接待等日常服務工作納入中心引領之外,還把中心開展的志願服務活動通過縣融媒體中心直屬站點搭建平臺,聯結到線上,利用網頁和“今日務川”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與群眾交流,傾聽群眾意願,提高中心工作效率。

  務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整合現有基層陣地,將以縣鎮(鄉)為主體、部門為補充,城鄉統籌推進,逐步建立縱向涵蓋縣、街道辦事處、村(社區),橫向輻射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打通理論宣講、文明傳播、文化服務、生態環保、教育服務、科技、法律、衛生服務等陣地。目前,務川整合現有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打造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文化服務平臺、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健身體育服務平臺五大志願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服務、培訓、聚合功能,推動移民搬遷群眾服務專業化、標準化便捷化,強整合求多贏局面形成。

  重扶智 促增收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始終立足於搬遷群眾長足發展需要,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為更好服務搬遷群眾,務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針對移民搬遷戶,積極啟動“富腦”工程,進行技術和知識上的支持,廣泛開展“學技術、學知識、學點子”活動,把村民真正培養成懂知識、會技術的實用型人才。

  通過幹部挨家挨戶走訪,逐戶發放政策、技術等資料,把致富點子送上門,引導搬遷群眾轉變傳統觀念,做好以技生財的大文章。街道和社區幹部做好動員工作,提高群眾市場經濟意識和增收致富的信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定期開展講座學習班,傳授農業科技知識,提高增收技能。同時聯繫工業園區相關企業,如全成電子有限公司、康鴻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等定點接受受訓後的移民群眾,幫助移民群眾家門口就業。

  搬遷群眾李強感嘆道:“沐浴著政策的春風就是溫暖,如今我們不僅有錢了,而且有技術,致富之路近在眼前。”

  便服務 暖民心

  “你看到的這是心願墻,這上面有搬遷貧困戶不同的心願,我們的志願者收到微心願後就會努力聯繫幫他們實現。”掛牌當日,中心服務志願者介紹到。

  一個個小小的心願紙點綴著“心願墻”。“我想要一隻新書包”“我想要一個拐杖”“我家的電飯鍋壞了,想修一下”,這是大家的微心願。

  據縣團委書記李雙雙介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群團服務陣地創新開展“點亮微心願”特色志願服務項目以來,截至目前,有包括醫生、教師、科技文化、網絡等各領域共有8800多名志願者同步參與到志願服務中來,先後幫助移民社區許願人解難圓夢,在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能融入到志願服務隊伍中來,切實做到聯繫群眾、連通人心,溝通需求、服務百姓,真正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務川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服務站運行以來,主要以定點服務和移動服務相結合。為移民社區孩子提供內容豐富的課後活動,如手工剪紙、仡佬文化傳習、音樂舞蹈等內容豐富的“四點半課堂”,週末公益電影放映等活動。還設有青年夜校,針對不同年紀、不同需求的人群開展理論宣講、就業培訓、醫療小常識、中老年網上繳費、防範非法集資應知應會等各類培訓。

  中心設置的圖書角不僅可以滿足社區孩子日常閱讀需求,同時,孩子們還可將自己閒置的圖書進行交換閱讀,將自己的小心願寫下來貼在心願墻上,針對性的聯繫愛心人士幫他們達成心願。為真正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我們通過志願者入戶開展“講、訪、聯、幫”活動,即上門宣講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惠民措施;訪貧問苦,了解移民群眾就業、就醫以及孩子就學情況。發動聯結機制,針對有困惑,有困難的群眾,聯繫相關部門協調解決,幫助移民群眾留得住、能致富。(作者 陳曉燕 楊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