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打頭陣!讓易地搬遷群眾脫貧 黔南有招數

2019-07-10 14:21:32|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縱觀整個人社工作,社會保險保障就業、人事人才激發就業、勞動關係穩定就業。可以説,所有的工作都是服從服務於就業。”

  “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必須堅持就業打頭,其餘社會保險、人事人才、勞動關係齊發力。”

  ……

  今年以來,貴州黔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嚴格遵循省委“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的行動命令,充分發揮就業的引領作用,聚焦“搬出來後怎麼辦”等問題,積極探索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的辦法措施,推動形成以“就業”促搬遷、帶就業、建家園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核準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5.24萬人,開展培訓1.2萬人次,訓後就業創業7660人。

  把牢就業基本盤 內外並扶促穩定

  對貧困群眾來説,易地扶貧搬遷不是簡單地“挪個窩”,更重要的是要給群眾“挪個窩”鋪好路。

  “現在哪還好意思反悔喲……”曾經面對人社幹部“三請而不動”的原黔南自治州長順縣擺所鎮茅山村頂令組姚霍略顯羞愧。

  姚霍之所以“不好意思反悔”,是因為他現在不但自己當上了超市“小老闆”,而且還享受了更多的便利: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出門就有的公交站臺、“一眨眼功夫”就到的縣城中心。更重要的是,小區旁的移民學校、“四點半學校”等,徹底解決了其子女上學遠、放學無人輔導等問題。

  實際上,像姚霍一樣實現穩得住、能發展的易地搬遷群眾,在黔南還有很多。近年來,黔南州把方便群眾“家門口”就業作為“搬得出”的前提和基礎,在全州109個易地扶貧安置點設立就業服務工作站,依託全州1574家園區企業用工需求,打牢了集就業指導、崗位推薦、組織培訓、勞動維權等於一體的“就業快遞”工作基礎,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實現至少“一戶一人就業”。

  技能提升競爭力 志智雙扶促致富

  據黔南三都縣人社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從2018年9月起至2020年,廣東嶺南現代技師學院每年以全免費方式,定向招收50名三都縣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並給予每月1000元生活補助,確保順利完成學業。

  與此同時,三都縣採取放寬標準要求的方式,定向招錄本地戶籍貧困家庭子女,僅2018年,就促進13名易地搬遷家庭子女通過事業單位招考順利就業,實現了通過“抓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這只是黔南志智雙扶的一個縮影。在助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脫貧的實踐中,黔南人社部門牢固樹立技能是最稀缺資源和最具核心競爭力的思想意識,結合搬遷群眾原有生産方式、生活習俗,積極開展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主的廚師烹飪培訓,激發其靠雙手勤勞致富、靠技能同步小康的內生動力。

  為促進幫扶進一步深化,黔南人社部門還大力推廣以“以工代訓”為主的“訂單”“定向”培訓模式,扶持企業發展、助力搬遷群眾技能提升,促進實現“農業技能結合當地産業發展、工業技能結合當地企業崗位、服務技能結合市場需求”的培訓“三結合”不斷強化。

  匯聚發展大合力 共建共享促和諧

  讓搬遷群眾轉觀念、穩得住、能發展,黔南人社部門積極引進企業入駐“扶貧車間”,進一步穩就業、促發展。還積極爭取其他部門支持:打好勞作時差,舉辦“移民夜校”,讓搬遷群眾及時“補充營養”;將原生産生活進行還原,形成“鄉愁館”,讓搬遷群眾記得住鄉愁、堅定發展信心;開展“雙收家庭”“好媳婦”“好工人”等評選表彰,激發了搬遷群眾共建、共榮、共享新家園的力量氛圍。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穩定就業作為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奪取決戰之年就業脫貧新勝利的根本,把全州7.3萬名農村貧困勞動力及1460余名半(弱)勞動力組織起來,從思想上、類別上、方式上持續用力,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認識轉變、技能提升,助力轉移就業,穩定就業,讓他們的腰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黔南州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嚴文敏表示。(作者 劉斌 賈過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