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書”記錄火熱年代 連環畫傳承紅色記憶
【初心·傳家寶】
楊再剛整理歸類自己的“傳家寶” 攝影 劉定琿
“《苗嶺風雲》得帶,還有《火紅的年代》。對了,《鐵道遊擊隊》怎麼能少?……”7月10日,聽聞記者要前往貴州三線博物館採訪,一大早楊再剛就做足了準備工作,整理出自己“傳家寶”中最經典的部分來。
“你看,這就是我的‘寶貝’。”今年58歲的楊再剛,是六盤水市一名紅色收藏愛好者,一見到記者,他便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的“傳家寶”。
隨著楊再剛溫柔地將他的寶貝擺放出來,一本本巴掌大的小冊子逐一浮現在記者眼前。
“你可別小看了這‘小人書’,大多還是非賣品,有些更是已經絕版了。”
原來,楊再剛口中的“寶貝”,正是老一輩人那“火紅年代”中的獨特記憶——連環畫。
“小人書”學名連環畫,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八十年代到達巔峰,曾是幾乎人手一冊的“國人必讀”。
“連環畫作為中國獨特的文化藝術之花,不僅是老一輩人拾起的文化記憶,也應是傳承中華文脈、圖説中國價值、弘揚中國精神的載體。”楊再剛6歲便開始收藏各類連環畫,50多年來,收藏了超過3000冊,其中紅色系列有500多冊。
“抗日戰爭期間,魯南棗莊的煤礦和鐵路工人組織成一支鐵道遊擊隊,他們配合山區部隊,在臨棗線上對日寇展開了英勇的遊擊戰爭。”
“這是1962年的故事,通過事實教育和同志們的幫助,廠長轉變了思想,最後全廠上下同心協力煉出了合金鋼,有力地支援了海軍建設。”
“還有這個是與貴州有關,講述了新中國成立的時候,解放軍到達黔東南一帶,通過和地方少數民族配合,共同剿匪的故事。”
楊再剛一頁一頁慢慢翻開手中的小冊子,帶著記者回顧起那個“火熱年代”。
“在我心目中,《鐵道遊擊隊》堪稱紅色經典中的第一套書,是一部匯集了眾多名家典型的白描獲獎力作,全套10冊我都收藏得有。”
為何要收藏如此多的連環畫?
“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忘,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忘,勇往直前的精神更不能忘……”面對記者的疑問,楊再剛一口氣説出三個“不能忘”。
在楊再剛看來,他收藏的是一種歷史、一種記憶、一種傳承。
“傳承的是一種精神,我們國家在比較艱苦的歲月裏,創造出來的種種奇跡,在連環畫裏都能直觀的體現出來。”
如今,在楊再剛的影響下,他的侄兒劉雙陽也加入到連環畫收藏隊伍中來。
“我們這代人沒有感受過紅色年代的崢嶸歲月,通過連環畫,可以看到當時老一輩人敬業、奮鬥的精神,不服輸、勇往直前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劉雙陽説。
侄兒的支持,給了楊再剛信心。而去年,在六盤水市萬達廣場做的一個公益藏品展活動,更加堅定了楊再剛想要把“紅色精神”傳承下去的決心,“展出的300多冊連環畫,被小朋友們圍得是水泄不通,直到展出結束他們都還不肯走。”
最近一段時間,楊再剛正在整理歸類自己的“傳家寶”,接下來,他打算將部分連環畫捐贈到貴州三線博物館。“不能讓連環畫消逝,這是幾代人的記憶,希望能充分利用好當地紅色資源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作者 劉定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