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民生 “統”出新天地 ——貴州省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助推良性發展
2014年7月,貴州省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正式實施,實現政策制度、經辦規程、信息系統、基金管理“四統一”。5年來,全省工傷保險工作實現了品質提升、保障有力,取得顯著成效。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統”出一片新天地,開啟良性發展、行穩致遠新局面。
六盤水市曾是一個重要的以工礦業為主的城市。2013年,該市工傷保險當期結余-17%,資金缺口嚴重,工傷職工待遇難以落實。事實上,市級統籌模式下的貴州工傷保險,2013年時的整體情況是:全省享受待遇人數比2009年增長59%,而當期基金結余同比下降50.4%。部分市州當期結余為負數,基金已難以自求平衡,加上各地同類企業不同費率,工傷職工待遇標準差異等,矛盾已十分突出。
問題出現了,該怎麼辦?貴州省把出路鎖定在提高統籌層次上,下決心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
“選擇省級調劑金模式相對簡單,推動阻力也小,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省人社廳副廳長謝丹青説,“經過深入研究分析,我們認為統收統支才是方向,因此下決心實施統收統支的省級統籌改革。”
由市級統籌到省級統籌,怎麼“統”?省人社廳最終確定了統一政策標準、統一經辦規程、統一信息系統、統一基金管理的“四統一”方案。
“四統一”中,核心問題是如何做到統收統支。我省建立了基金上解、分級管理模式。省級集中管理基金、地方實行預算管理,市州只設基金收入戶和支出戶,不設財政專戶。基金徵繳按月上解省級專戶管理,支出的各項費用按月逐級下撥,在市(縣)支出戶上預留兩個月週轉金。每年度,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由省級下達各地工傷保險基金年度收支預算,各地未完成基金預算任務形成的基金缺口,一律由同級財政彌補。
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是一項系統的改革創新工作,既有統籌前分散在各地的不同問題,也有新的管理方式帶來的變化。省人社廳堅持問題導向,抓實“三關鍵”推進省級統籌強基固本。
抓實系統建設和經辦運用。把信息系統的部署使用作為實施省級統籌的重要抓手,在較短時間內部署上線,形成“四橫三縱”的信息系統模式,即同級橫向確保認定、鑒定、經辦與協議機構的信息共享,縱向確保省、市、縣三級管理的互聯互通。“最深切的體會是,沒有統一的信息系統,就沒有省級統籌。”省人社廳工傷保險處負責人説。
抓實工作調度和隊伍建設。省人社廳多次召集專題調度會議,實行包保責任制,跟蹤政策落實情況。針對基層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舉辦多期業務培訓班,對工傷保險隊伍及外聘醫療專家進行培訓,形成認定、鑒定、經辦協同工作的良好局面。
抓實政策完善和制度健全。在《貴州省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實施意見》的基礎上,省人社廳又陸續出臺20余個配套文件,對費率確定、基金徵繳、工傷認定等方面各個環節進行明確和規範,構建起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的一整套政策制度體系,使全省工傷保險工作實現了統一標準、有章可循。
2016年8月,道真自治縣一名職工在煤礦井下作業時受重傷,醫治1年後身亡。醫治期間工傷保險報銷110萬元,身亡後一次性喪葬補助70余萬元,2名遺屬撫恤金每人每月1000多元。經辦人道真縣人社局工作人員胡新華説:“實行省級統籌後基金支付能力強、有保障。省級統籌已真正成為企業的‘風險分散器’,職工的‘權益護身符’。”
實行省級統籌5年來,我省工傷保險實現品質和效益雙提升。截至2018年底,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升至24.2億元,可支付月數23個月。基金盤子變大,互濟能力增強,工傷保險大數法則得以充分體現。落實工傷保險降費率政策以來,全省平均費率下降46%,為企業減負超過10億元。同時,工傷職工的權益得到了更好保障。
“一升一降一保障”,這是我省工傷保險省級統籌運行穩健、效益提升、抗風險能力增強的真實反映。“四統一”後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不合理支出被有效控制,工傷職工合理的待遇不但沒有降低,相反得到更好的滿足。
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公司一名職工,20多年前因工傷導致高位截癱,被鑒定為二級傷殘。實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後,他享受的待遇中,每月增加了1000元的成人尿墊費用,這更好地解決了該職工的實際困難。
貴州還通過建立工傷事故快報和就醫通知書管理制度,有效解決了參保人員“墊資”和“跑腿”難題,讓工傷職工實現了跨參保地直接結算。
工傷保險“四統一”,“統”出一片新天地。目前,我省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正走在良性發展、行穩致遠的軌道上。(作者 陳良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