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市:黔中崛起 譜寫富美新篇章
9月5日,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貴州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獲悉,70年來,安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地區生産總值從1949年的4638萬元上升到2018年849億元,總量增長1831倍。現在,安順1天創造的財富量相當於1949年全年的5倍。
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後走向進步,安順在推進脫貧攻堅,抓牢經濟建設,夯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果。
脫貧攻堅戰取得歷史性進展。安順深入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全力以赴打好打贏“四場硬仗”。建成農村“組組通”公路2684公里,解決9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易地扶貧搬遷累計完成8.2萬餘人。全市貧困人口從1986年的105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9.24萬人,4個縣(區)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73%,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經濟建設成績前所未有。黨的十八大以來,安順市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地區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12.5%、25.3%、11.8%,實現了歷史性趕超跨越。三次産業結構由1949年的63.8:9.7:26.5調整為2018年的17.6:32.1:50.3。農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前列,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位居全省前列,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井噴泉涌。2018年,接待遊客突破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大跨越。1991年,貴州第一條高等級公路——貴黃公路的貫通開啟了安順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階段。2013年,安順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如今,安順公路總里程達1.39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412公里,鐵路里程達360公里,黃果樹機場通航城市達11個。全市供水能力達8.5億立方米,工程性缺水問題加快破解。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光纜線路總長達9.5萬公里,100%行政村通寬頻。能源保障水準大幅提升,天然氣供應量達5100萬立方米。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2014年,安順市被列為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後,以“新型城鎮化+”為工作主線,大力推進安順與貴陽、貴安新區同城化進程,平壩、普定、鎮寧與中心城區同城化步伐加快,舊州鎮、黃果樹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探索出“一分三向”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安順模式,城鎮協調發展新格局加快構建,中心城區建成面積由2011年的32平方公里拓展到將近100平方公里。同時,加快建設“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浪塘、小河灣、高蕩等一大批美麗鄉村如雨後春筍不斷涌現,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綠色生態邁向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安順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完成營造林39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92平方公里,綜合治理石漠化面積671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6%。建成黃果樹國家濕地公園、虹山湖濕地公園等一批濕地公園和一大批城市山體公園。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家園、完善綠色制度、厚植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改革創新走前列。安順素有開放包容、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城市人文精神。1978年,“南頂雲、北鳳陽”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黨的十八大以來,安順全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了新時期深化農村改革“塘約經驗”,發放了全省第一本《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成功創建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達65%。安順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成為全省“1+8”重點開放平臺之一。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674元,是1949年的349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861元,是1978年的81倍。提前兩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三甲醫院達3個,市、縣、鄉三級公立醫療機構遠程醫療全部實現互聯互通。一批城市文化體育設施建成使用,格凸河攀岩、壩陵河跳傘、虹湖音樂季等文化體育活動初具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70年篳路藍縷,70年春華秋實。300萬安順市各族人民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奮力譜寫著新時代富美安順改革發展新篇章。(記者 胡麗華 楊小友 金秋時 胡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