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堅定不移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

2019-09-26 14:38:50|來源:貴州日報|編輯:周文進|責編:陳夢楠

  數字經濟增速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吸納就業增速連續兩年全國第一,推動全省經濟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三……近年來,在國家大數據戰略引領下,貴州先行先試,一系列可喜變化悄然發生。

  從建數據中心走向雲服務運營

  地處西部內陸的貴州,地質穩定、氣候涼爽、電價便宜,對建數據中心來説是一個優勢,意味著安全、綠色、節能。2014年以來,三大電信運營商及蘋果、華為、騰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把數據中心業務佈局於此。

  “藏在山洞裏”的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目前已完成基建施工。不久,總面積超3萬平方米的隧洞將存放5萬台伺服器。“選址在這邊,可以説是天時地利人和。”在該項目負責人表示,打動企業落戶的,還有貴州率先發展大數據並形成行業集聚效應。

  據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組織編撰的大數據戰略發展報告,貴州已成為全國大型數據中心集聚最多的地方之一。

  2018年,科大迅飛等12家知名大數據企業和200多家成長性好的企業與貴州相繼簽約。截至去年底,貴州省大數據相關企業達到9551家。近期,貴陽朗瑪、滿幫集團入選20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

  “過去大家講貴州大數據,首先想到是數據中心。”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馬寧宇表示,如今貴州大數據産業新階段的培育,已從簡單的數據中心建設走向了雲服務,從留住數據走向了留住資金,不再單單是一個大數據的存儲倉庫。

  從單個場景擴展到多領域應用

  長期以來,貴州傳統支柱産業是煤電煙酒,如何守好發展、生態兩條底線,實現“換道超車”,大數據被視為關鍵一招。

  “過去提起大數據,一些企業覺得不如買幾臺設備、新建一條生産線那麼直觀,能很快帶來回報。如今這種觀念正在改變。”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産業融合處副處長韓朱旸説。

  作為“老牌”製造企業,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投入大數據分析可視化平臺、輪胎晶片等項目,全面提升了智慧製造能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20%;實現凈利潤9293.0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1.53%。

  據統計,2018年,貴州1625戶實體經濟企業與大數據實現深度融合,“上雲用雲”企業突破萬戶。同時,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2%,規模以上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1.5%和75.8%。

  大數據在助力經濟提質增效的同時,與政府治理、民生服務相關的應用也在增多。作為全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試點應用省份之一,貴州推出了“智慧法院”等一批成果。

  今年數博會上,貴州發佈了政務服務“一雲一網一平臺”,通過“一朵雲”統攬全省政府數據、“一張網”聯通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一平臺”解決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數據調度。

  “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貴州省電子政務中心副處長胡濱説,目前全省生育登記、社保資格認證、婚姻登記預約等16000多個服務事項,都可直接在網上辦結。

  從要素薄弱升級為全方位保障

  人才底子薄、産業基礎弱,是貴州大數據發展繞不開的坎。為讓大數據真正變成大産業,一系列要素正不斷在當地夯實。

  在實施信息基礎設施3年會戰裏,貴州實現全省行政村光纖寬頻和4G網絡100%覆蓋,互聯網出省頻寬從2010年的325G增長到2018年的9130G,8年間增長28倍。

  瞄準當前5G等前沿應用,首批5G試點城市貴陽也設立了移動5G聯合創新實驗室、聯通5G大數據創新研究中心。到2022年,貴州將力爭實現5G全面商用。

  為解決人才瓶頸,貴州初步形成了從社會培訓、中職高職到本科、研究生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省內8所高校獲教育部批准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與阿裡巴巴、華為等合作的大數據學院招生2880人。

  為守護數據安全,貴州在2016年出臺《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隨後制訂了《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貴陽市大數據安全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今年10月1日,《貴州省大數據安全保障條例》將正式施行。

  “將‘野蠻生長’的大數據産業納入法治軌道,對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貴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忠認為,儘管大數據領域新、涉及面廣、專業性強,但貴州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責無旁貸,用一個個實踐探索填補空白。(記者 向定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