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關嶺: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 郭珍學夫妻同心拔窮根
國際在線貴州消息: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在脫貧奔小康的道路上,關嶺自治縣花江鎮田壩村貧困戶郭珍學憑藉每天起早貪黑的忙碌,依託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好政策,在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他和妻子自立根生,奮發作為,擼起袖子加油幹,夫妻同心拔窮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增收,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郭珍學指著家裏獎狀説道:“這個是我家小兒子的,郭章寶在2017年到2018年的第二學期考得第一名,這個也是,家裏面都還有,這個是我家郭章蘭的,這個也是我家郭章蘭的......”
但是回想以前孩子的讀書問題是他家最大的困難,郭珍學一家共9口人,6個孩子在上學,家庭開銷大,經濟入不敷出。不僅如此,19歲的大女兒郭章麗也因家庭貧困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與父母一起掙錢養家糊口,供弟弟妹妹上學。
郭珍學説:“她很懂事,她説不讀書了,要掙錢好幫助妹妹、兄弟們讀書。對於這些娃娃我都感覺到愧疚,我現在一直都很遺憾。”
郭珍學一家之前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傳統的小農耕種,難以維持家庭生活和養育子女,龐大的家庭開銷更是壓得夫妻兩喘不過氣來,因此還欠上一筆筆的外債,日子越過越拮據。郭珍學説:“借錢最多的時候,是我腰椎間盤突出的時候,那時還跟老丈人家借了20000元,醫療費用了10000多,家裏面開支、吃的方面比較困難。”
為此郭珍學只好外出務工,但是因孩子多且小,妻子一人無暇顧及,郭珍學只好回鄉與妻子一起務農,收入薄弱, 2014年申請進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郭珍學説:“因為那個時候家庭貧困、窮,缺少勞動力、缺少資金,國家政策好,我就寫個申請到村裏面去,就把我列入貧困戶。”
窮則思變。郭珍學雖然進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並沒因此有“等、靠、要”的思想,在聽説國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幫扶政策後,不甘心戴上“貧困帽”的他毅然去申請貸款,一心一意念起“增收致富經”。2017年,郭珍學借了50000元的特惠貸來發展種植和養殖業,邊養邊賣。據了解,2019年2月到2019年6月,他家賣豬賣牛收入達44200元。
郭珍學家裏飼養的馬 攝影 郭躍
郭珍學説:“買小牛來餵大,買瘦牛來喂胖,賣得一萬五一萬六,就拿四五千塊錢來用,拿七八千又來買,資金週轉,賺零花錢,七整八整,雙手勤勞,幾方面配合,現在慢慢好起來了。”
花江鎮田壩村駐村幹部韓洪勇説:“他這個人會打算,賣了一批,賺了一些錢,又買來繼續喂,他很有頭腦。”
在奮力脫貧的道路上,郭珍學從不錯失任何一個可以實現增收的機會。截至目前,郭珍學家裏還飼養有7頭牛,1匹馬,7頭豬,雞、鴨、鵝共60余只。同時郭珍學還參加村裏組織的蜂糖李等種植培訓,學以致用,在發展養殖的基礎上,還發展蜂糖李、花椒等種植。郭珍學説:“我家栽李子樹栽了3年,有6畝多,今年開始挂果了,明年應該就是大結了,我自己還種了一些花椒。”
經過近幾年夫妻同心的辛勤勞作,昔日貧困戶郭珍學不僅還了部分外債,如今已達到了脫貧的標準,日子也越過越有起色,他的勤勞得到村支兩委及駐村工作組的點讚。如今,談及未來,郭珍學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郭珍學説:“靠我們的雙手勞動,才能改變一家人的生活環境。我們必須要把養殖這一塊擴大,種些經濟水果,努力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文 郭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