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試驗區決戰貧困的“綠色實踐”

2020-05-03 17:27:47|來源:貴州日報|編輯:楊雲|責編:陳夢楠

  “長山腳下癩石坡,廣種薄收幾背籮。開荒種地來糊口,只為生存無奈何。”這首打油詩,曾經是大方縣黃泥塘鎮化理村的真實寫照。

  而今,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4月27日,記者走進化理村五星組,在滿山翠綠中,一株株瑪瑙紅櫻桃隨風搖曳,村民安興義在自家的櫻桃林裏忙個不停。

  “我家這片櫻桃林有5畝,今年的櫻桃每畝收入大概在2000元至3000元,林下還套種了豌豆、胡豆……”安興義告訴記者,過去,當地群眾家家缺衣少糧,只有開荒種地,從山腳種到山頂,一年不夠半年糧,越種越窮。這幾年,政府投入資金修好通組路,家家戶戶住上新房子,日子越過越紅火。

  綠的是生態,紅的是生活。在畢節試驗區,一個個美麗鄉村的“綻放”,奏響了一曲曲“紅”與“綠”的交響。

  2018年7月,在畢節試驗區建立3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畢節試驗區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要著眼長遠、提前謀劃,做好同2020年後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牢記總書記的諄諄囑託,畢節試驗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統籌推進生産生態、生活生態、人文生態、環境生態建設,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務實的作風續寫發展新篇,確保按時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範區。擦亮生態“底色”

  把荒山石山變成綠水青山,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是畢節試驗區衝出困境的發展共識。

  這是一個“山披綠、人致富”的生態樣板——

  四月的大方縣羊場鎮穿岩村,青山悠悠,流水潺潺,各式小樓房沿著乾淨的水泥道路依次排列,在這條路上行走,猶如穿行在一條綠色的長廊中。難以想像,上世紀末,這裡還是一片“荒山禿嶺不長草,人窮糧少吃不飽”的貧困境象。

  2000年,大方縣委、政府將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穿岩村作為退耕還林試點村,把退耕還林與治理石漠化、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經濟結合起來,大力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加大生態建設力度,逐步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這是一份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秀答卷—— 

      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通過大規模退耕還林還草,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30多個“和尚坡”如今已成萬畝林海。

  從荒山禿嶺到處處是景,從“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海雀村的生態實踐為極貧地區扶貧開發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鑒。

  32年致力於改善生態環境,畢節試驗區先後實施了多項生態修復工程,通過大力推進退耕還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成功告別了“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生態惡化怪圈。

  在實踐中走出一條“破繭化蝶”的綠色崛起之路,畢節試驗區正努力描繪山青、天藍、水清、地潔的生態文明畫卷。

      推動綠色轉型

  清明時節,納雍縣鬃嶺鎮山裏山外茶葉飄香,採茶工人格外忙碌。

  10年前,鬃嶺鎮曾是附近有名的煤礦開採區。周邊村寨許多男子都在煤礦工作,既辛苦又危險。如今,鬃嶺鎮逐漸褪去曾經的“黑色外衣”,通過當地政府和企業的聯合打造,建成了佔地6900畝的高山生態茶園。

  茶園中,生態茶葉長勢喜人,助農增收;杜鵑花、紫荊花、櫻花爭奇鬥艷,吸引遊客。

  “現在我們村的老百姓都在種蔬菜、中藥材和茶葉,日子過得輕鬆實在。”鬃嶺鎮坪箐村村民尚金紅曾經在煤礦工作,産業革命打響後,便回家發展種植業,一家人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雪滿平疇山帶霞,瓦灰墻白畫農家。武陵春意知何許,不及鴨池桃李花。”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黔西縣大關鎮丘林村旅遊景區迎來了不少踏青觀光的自駕遊客,在臨河的露營區、燒烤區、苗寨廣場、沿河棧道上,遊客們享受花海盛宴,品味湖光山色。

  近年來,丘林村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充分挖掘鴨池河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古鹽道、古鹽號、紅軍渡等文化資源,打造紅色丘林、生態丘林、風情丘林,激活了鄉村振興的生機和活力。

  依託已經種植的2000多畝桃樹、李樹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丘林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農家樂和民宿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一個集觀光、休閒、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生態村莊應運而生,有效助力廣大村民增收致富。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畢節試驗區立足實際,幹字當頭,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創新,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

       建成“綠色銀行”

  “11月、12月、1月有臍橙和椪柑,2至5月有血橙,6至9月有夏橙,10月有蜜橘。”如今,位於赤水河畔的七星關區清水鋪鎮橙滿園村一年四季瓜果飄香,風景秀麗。

  橙滿園村原名“南關村”。曾經由於大量開荒,水土流失嚴重,地越種越貧,人越過越窮。村民曾無奈自嘲:“南關南關,年年過難關。”

  經過多年的産業扶貧和生態治理,“南關村”變身“橙滿園”。綿延赤水河谷數十里的果林讓曾經的荒山披上“綠裝”,漫山遍野的果樹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在山多地少的畢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産業革命,是攻克貧困堡壘、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關鍵。

  為了提高生態“含綠量”和産業“含金量”,畢節試驗區因地制宜選擇既有生態價值又有經濟價值的特色産業,通過尋找生態建設和開發扶貧之間的平衡點,讓資源優勢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經濟優勢。

  昔日“窮山惡水”,今朝生機勃發。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廣大幹部群眾的艱苦奮鬥、頑強拼搏中,畢節試驗區走過極不平凡的32年——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的重大跨越,生態環境實現了從不斷惡化到明顯改善的重大跨越,人口實現了從控制數量為主到更加重視人力資源開發的重大跨越,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

  立足當前,畢節試驗區堅決扛起脫貧攻堅的重大政治責任,確保按時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同全國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會。

  著眼長遠,畢節試驗區勇擔歷史使命,擦亮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努力把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示範區,奮力書寫百姓富、生態美多彩貴州新未來的畢節篇章。(記者 華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