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水系龐大,水資源總量約佔全國的35%,長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渾然一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國家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下首要規矩——“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
從“開發長江”到“保護長江”,三峽集團作為長江流域最具實力的中央企業之一,積極認真履行國家賦予的新使命新任務,深度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建設中來。過去兩年多,三峽集團通過組建長江環保集團,發起成立國家級的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和長江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牽頭成立長江生態環保産業聯盟,設立長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搭建起五大業務協同平臺,有效推動長江大保護各項工作快速落地見效。
長江環保集團作為三峽集團開展長江大保護業務的實施主體,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圍繞“資本+全國性業務平臺”、“資本+區域性地方平臺”、“資本+專業技術型企業”的總體思路,打造利益共同體,推動有顯示度的重大項目快速落地、理順污水處理價格機制、地方水務平臺市場化改革等重點工作,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共抓長江大保護城鎮污水治理新模式。截止到2020年3月底,已落地項目308個,累計落地投資總額已達645.4 億元。
今年,長江環保集團將按照“在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分類推進共抓大保護合作項目,確保順利完成全年目標任務。2020年,全年計劃安排新增長江大保護落地投資600-800億元,確保到年底累計落地投資額突破1000億元大關。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長江環保集團將更加注重推進“資本+”工作,“資本+”也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長江環保集團以“資本+”為起手,積極發揮整體規劃與資本投資能力,充分結合地方平臺公司優勢,在合作區域規劃、設計、投資、運營一批水環境項目,快速實現業務佈局,整合併盤活長江沿線存量項目,探索出可複製推廣的資本運營模式。
2019年,長江環保集團先後與15家企業和地方水務平臺對接確定了8個平臺股權合作方案,實質性推進股權投資落地。通過研究潛在標的的技術邏輯,將之與長江大保護治理需求匹配,部分標的已作為跟蹤類標的,根據條件成熟度實施股權投資“跟蹤一批,投資一批,合作一批”。同時積極推動被投資企業“為我所用”,併為被投資企業賦能。
通過“資本+”模式,長江環保集團參股一批優秀水務公司和專業化技術公司,以股權合作帶動業務合作、技術引進和人才培養。如長江環保集團與北控水務組建設立雙平臺公司,實現合作雙方團隊、技術和管理的融合,促進長江環保集團生態環保核心能力的提升。
引入行業領軍企業,共同搭建長江環保集團控股的平臺(公司),逐步形成市政污水管網排查、整治與修復、管網建設(改造)與運營的業務能力。一是通過並購、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推進與行業領軍企業的合作,解決存量管網提標改造工程難度大的問題。二是建立完善的投融資機制,解決管網資金需求大的問題。三是推進污水管網建設運營市場化,解決投資回收期長的問題。政府將存量污水管網運營及新增管網建設運營交由市場,依據市場情況測算確定污水處理的運營價格與補貼標準。四是通過大比例參股投資産業鏈關鍵環節標的,以此為基礎搭建相關平臺,快速形成長江環保集團業務核心能力。
長江環保集團通過資本手段,深度參與地方政府持有的水務資産,為地方政府開展水環境治理提供資金,為地方政府債務紓困提供新的途徑。通過戰略入股地方平臺公司並啟動體制改革,激發企業活力,探索長期項目合作開發模式,推動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同時發揮地方平臺公司優勢,研究地方供排水價格機制調整方案,探索市場化機制,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
通過梳理長江幹流沿江城市城鎮污水處理項目,與沿江12個城市進行對接互動或實質性開展地方平臺的股權合作。沿江城市已有一定存量污水處理能力,部分城市初步實現了城鎮污水處理“一城一主體”格局乃至供排水一體化。長江環保集團通過股權合資、項目合作、企業並購等多種方式,探索“資本+”模式,投入增量資金接手相關城市污水處理廠、管網等水務平臺存量資産,不斷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規模和廠站運行效率。
地方政府通過股權受讓、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向長江環保集團轉讓存量污水處理相關資産獲得資金,在不增加政府債務規模的情況下,盤活資産存量,帶動新增投資,加大對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新的有效投資,實現資産變資本、資本變股份,打造資産、資本和項目良性循環。
通過資本注入,理順地方政企關係,解地方政府所困,務實高效的促進股權合作,助力合作項目落地見效,實現區域環境治理目標,推動地方平臺企業轉型升級,打造央地合作樣板。以區域平臺為中心,有序開展沿江長江大保護工作,努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加強區域資源整合,推動地方平臺企業堅持市場化、專業化運作,通過股權合作,實現技術、人才累積,助力長江環保集團快速提升環保領域專業能力體系建設。
“共抓長江大保護體制機制創新是根本,是關鍵。沒有體制機制創新,治污難以為繼。”長江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峰表示。
共抓長江大保護不能沒有“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為此,三峽集團建立了資金保障支持體系協助實施“資本+”模式。以自有資金作為公司主導和參與項目的資本金來源,以長江綠色産業投資基金,撬動一些社會長期資金,作為項目資本金來源之一。利用國家政策性貸款為股權平臺、長江大保護項目投資提供低成本的債權資金。以承擔國家賦予的長江大保護骨幹主力作用為使命,成立長江大保護專項資金,在引導科學治水、開展技術項目試點示範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以時間換空間,支持地方理順污水治理價格機制等相關工作。
通過股權投資參股污水治理行業全國性龍頭企業,全面開展資本、業務、平臺、項目合作,實現資金、管理優勢與龍頭企業技術、經驗、項目資源優勢互補。協助地方政府將污水處理收費標準逐步調整到覆蓋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管網運維成本和合理利潤,並且建立成本跟蹤和污水處理服務費動態調整機制。同時,與地方企業積極開展流域區域污水治理開發一體化經營,探索生態效益價值化的實現路徑,以綜合開發、土地增值反哺環境治理。(經濟參考網記者 王璐 北京報道)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