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讓我們一起“保持強大、保持活躍、保持健康”——從武漢賽事“解封”説起
2020-06-24 11:36:55來源:新華網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新華社記者

  64歲的周漢生打了一輩子乒乓球,冠軍拿了不少,最讓他難忘的卻是三天前那場武漢乒乓球邀請賽。“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疫情後第一次比賽,我知道消息就立刻報了名。”

  和周漢生一樣“聞風而動”的還有233位乒乓愛好者,他們同時還有另一個共同身份:“抗疫逆行者”。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這些醫護人員、解放軍和武警、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快遞小哥、機關下沉幹部、抗疫建設者們勠力同心,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如今他們又拿起球拍,向世人展示疫後的武漢正逐漸回到生産生活的正軌。

  6月23日是國際奧林匹剋日,三天前武漢的這場乒乓球邀請賽,宛若一聲初啼,正是對國際奧會“保持強大、保持活躍、保持健康”號召的呼應。

  武漢的體育賽事“回來了”!

  始建於1956年的武漢體育館再一次成為歷史的見證者。

  2月初,因醫療資源嚴重緊張,這座運動館被改建為硚口武漢體育館方艙醫院。從2月11日投入運營到3月1日休艙,該館共收治患者330人,累計重症轉診人數32人、治愈出院人數232人,未出現一例死亡病例。

  6月20日,一場名為“向英雄致敬”的武漢乒乓球邀請賽在這裡拉開大幕,234位“戰疫英雄”組成10支代表隊展開角逐。雖然只是一場群眾賽事,但這是武漢“解封”後正式舉辦的首場線下體育比賽,打響了武漢體育賽事重啟的“第一槍”。

  此時距離武漢體育館重新開放僅5天。武漢體育館館長許毅彬介紹説,5月11日,武漢體育館開始拆除方艙醫院設施、逐步恢復體育館功能。“我們進行了多輪的徹底消殺工作,並請專業人員進行檢測。15日重新對外開放,目前來看,進館運動的市民人數較疫情前還是偏少,但我相信人數會逐漸增加。”

  武漢市體育局新聞發言人萬敏説:“通過這次比賽,我們向在抗疫期間做出貢獻的逆行者致敬,向全世界展示武漢這座英雄城市重啟的堅定信心,同時也是為了體現武漢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顯然,武漢希望用體育賽事的“歸來”展現這座城市正在逐漸恢復的活力。要知道,這裡是“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的江城武漢,體育基因一直深深埋在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近年來,無論是一“票”難求的武漢馬拉松,還是高規格的武漢網球公開賽等,都已成為江城閃亮的城市名片。

  像周漢生一樣深愛體育的武漢人還有很多。去年年底從澳大利亞留學回漢的曹薇,6月7日重新回到了小區附近的健身房,並堅持每天到健身房鍛鍊。“有好身體才能好好工作。”曹薇説。

  據武漢市體育局介紹,目前,武漢籃球、足球、網球、賽車等室外體育健身場地開放率達到70%,已開放戶外場地的健身參與率基本可以達到去年同期的80%;室內健身場所開放率達到40%,健身參與率約為去年同期的10%至20%。“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武漢體育場所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下半年,武漢預計將組織全民健身運動會、渡江節、武漢馬拉松、武漢網球公開賽等體育賽事,進一步提升市民體育項目參與率。”萬敏説。

  全國“復賽”進行時

  6月20日那一天,宣告“歸來”的還有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這也是國內第一個重啟的全國性大型體育賽事。

  在時隔151天之後,CBA聯盟以“全力以‘復’”為口號,向所有為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産付出努力的人們表達敬意。雖然聯賽改成了賽會制,也不得不空場舉行,但久違的比賽仍然極大激發了球迷的熱情。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在公開信裏説:“作為國內第一個重啟的全國性大型體育賽事,CBA的復賽對於全面推進復工復産、恢復生活秩序,戰略意義深遠,其社會影響已經超出了籃球運動本身。”

  當然,職業賽事、大型賽事的回歸絕非“復賽”一詞那麼簡單,CBA聯盟為籌備聯賽恢復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並在賽時進行綠區全封閉管理和嚴格測溫、不定期核酸檢測等措施,以確保賽事安全順利進行。如今,更多專業賽事也開始進行“復賽”的評估。在這段賽事“真空期”裏,群眾體育賽事活動走在了前面。

  進入6月以來,全國各地的區域群眾性體育活動逐漸開始活躍。

  23日的江蘇淮安裏運河文化長廊清江浦景區熱鬧非凡,一場有100多支群眾隊伍參加的大運河龍舟公開賽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淮安市體育局局長卞玉説:“這是全國疫情進入常態化管控時期淮安舉辦的首場大型賽事,我們發現這段時間以來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的需求比疫情前更高了,舉辦這樣一場比賽,也是希望能進一步提振民眾信心,希望能帶動更多人參與到體育鍛鍊中來。”

  廣東省體育局副局長麥良也有同感。他説,疫情期間,廣大體育愛好者迫切要求恢復體育賽事活動,6月13日,廣東首場全民健身活動——2020年南粵古驛道“Hello 5G杯”定向大賽在韶關市成功舉行,對全省各地有序復工復産、釋放體育需求、推動全民健身開展,體育賽事活動的有序恢復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珠海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副局長鄔向明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體育部門更應負起責任來。他説:“體育部門應該更積極組織開展更多的體育賽事活動,讓大家在參與體育活動中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這才是積極有效的主動防疫手段。我們已經做好了下半年全市開展體育活動的部署,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及時恢復全民健身運動。”

  讓我們一起“保持強大、保持活躍、保持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對體育的打擊也是前所未有的。東京奧運會延期、各類大賽或取消或延期,讓不少網友戲稱“見證了太多歷史”。

  但同時,疫情也令體育在很多人心中的位次發生了變化。曼德拉説過,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在疫情肆虐的“至暗時刻”,體育有能力也有責任成為黑暗隧道盡頭的那一束光。

  這或許正是國際奧會提出“保持強大、保持活躍、保持健康”號召的初衷。自號召發出以來,共有5000名奧運選手以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43億人參與相關線上活動。23日是第72個國際奧林匹剋日,國際奧會將活動規模進一步擴大,發起全球範圍線上鍛鍊活動,跨越20個時區,24小時不間斷在社交媒體直播。

  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説:“現在慶祝奧林匹剋日或許與往年非常不同,但與此同時,在今年的奧林匹剋日,我們傳遞出的體育力量為每個人帶來希望和樂觀的信息,將引發更強烈的共鳴。”

  武漢市民小劉顯然就有這樣的共鳴,如今,他給自己設定了每週鍛鍊4至5次的目標。他説:“看到這麼多醫護工作者在為大家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作為普通人,要先學會善待生命,重視健康。”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重視體育,從孩子到成人,參與體育鍛鍊的人口越來越多。一場疫情,讓更多人和小劉一樣更深刻理解了體育之於生命的意義。廣州市民胡先生是網球愛好者,每週都要和朋友在天河體育中心的網球場打上兩場球。“我感覺現在廣州打網球的人數已經恢復到了疫情之前,一些熱門的場,訂場都要提前好幾天。”他説。

  當然,對每個人而言,體育鍛鍊最難的是堅持。希望每個人都能把體育變成生活習慣的一部分,讓我們一起“保持強大、保持活躍、保持健康”。(執筆記者王恒志,參與記者樂文婉、王楚捷、王浩明、林德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