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踐行特色美學教育
2020-07-24 10:57:3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踐行特色美學教育_fororder_01

師生原創的肢體劇作品《七彩鳥》。(武漢設計工程學院供圖)

  畢業前夕,武漢設計工程學院以“接力”為主題的2020屆畢業生作品展在網絡正式開幕。該校1400余名畢業生的500百餘件(套)作品通過學校官網、嗶哩嗶哩彈幕網、騰訊視頻、古田路9號線上展廳等平臺面向全網發佈。

  其中,動畫專業四位畢業生創作的中國風武俠動畫《逐》時長約為2分鐘,講述刀客和錦衣衛之間的故事,5月中旬上傳到嗶哩嗶哩彈幕網後,點擊量達到18.1萬,點讚量超過8000次,評論超過600條。

  這是該校踐行美學教育的一個縮影。

  打造“沉浸式”美學課堂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始創于2004年,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校園坐落于湯遜湖畔,自然環境優美,建有影視媒體實訓中心等7個實驗中心,動作捕捉實驗室、油泥模型實驗室、黑匣子劇場等專業實驗實訓室200余間,圖書館紙質藏書84萬餘冊。

  優越的硬體條件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學校開展獨具特色的藝術教育營造了沉浸式的藝術氛圍。

  近年來,學校充分挖掘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學科競賽活動中的特色育人元素,積極為學生搭建實踐舞臺,引領學生用自身所學,回饋社會。

  學校“五色陽光”志願服務隊連續四年走進希望小學教授音樂、繪畫、舞蹈等課程,把藝術的火種播撒進孩子們的心田;“大聖戲劇社”用實踐創造美,演出原創舞臺劇,門票收入全部用於公益;原創肢體劇《七彩鳥》先後在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第七屆烏鎮戲劇節古鎮嘉年華進行展演,引發觀眾對弱勢群體、社會責任的思考;2019年,軍運會開幕式上,321名學子參與呈現極具中國風韻的“清明上河圖”,在無數人腦海中留下至美圖景……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得以感受美、創造美。

  “作為一所年輕的藝術院校,對於美的認知有自己的信念。”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董事長程凡表示,學校希望通過科學與藝術、傳統與現代、嚴謹與浪漫相互滲透、相得益彰,打造具有獨特審美能力,培養能探尋自然之美,領悟科學之美、藝術之美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專業教育讓學生成長成才

  2016年,學校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等3個專業獲批參照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類本科專業招生辦法執行招生,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發展為一所以藝術為主、多學科協調融合發展的本科院校。

  學校建立了三大藝術專業類群,分別是影視傳媒類、藝術設計類、環境設計類。

  經過多年發展,碩果纍纍。成龍影視傳媒學院獲批湖北省改革試點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獲湖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動畫專業獲批湖北省戰略新興(支柱)産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項目,數字影視藝術教學團隊獲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榮譽,視覺傳達設計、産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獲21項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實踐教學是本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學校各專業集中性實驗環節不得低於30周,藝術類專業達到40周,實踐教學環節學分在總學分佔比超過25%。僅在2019年度,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561項。

  成龍影視傳媒學院2020屆畢業生張絲雨如今正在導演徐克的劇組擔任導演助理。大學期間,她先後參與到電影《我的日記》、第五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成龍慈善基金會、電影《大約在冬季》等項目中,為進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豐富的實習經歷讓我挖掘到興趣所在,也讓我不斷成長。”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34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佔比32.03%,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佔比82.25%。邀請功夫影星成龍出任學校成龍影視傳媒學院院長,聘請了馮小剛、張國立、包滿珠等一批知名社會人士和專家教授擔任專業客座教授。

  學校以産業需求為導向,注重教學改革和科研發展,教師教研科研成果豐碩。近年來,學校榮獲三個省級教學成果獎,完成各類科研項目100余項,教師獨立或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20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0余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紫砂藝術史研究》獲批,這也是首個湖北省民辦高校獲批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類項目。

  “有人説,學校的美育工作就是學學繪畫、音樂、舞蹈,這其實是技能層面。從深層次看,學校美育工作是在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的是培根鑄魂作用。”學校黨委書記冉春桃表示,在課程中融入美,更在實踐中創造和傳承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學校美育特色的根本所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歆 通訊員 熊旸 江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