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總體規劃解讀
2020-09-07 09:53:3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未來十年聚焦十大“智慧場景”——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總體規劃解讀

  閱讀提要

  湖北省政府近日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總體規劃,描繪了未來十年藍圖,應用場景將覆蓋智慧製造、農業、商務、健康、文旅、教育、環保、政務、交通及智慧城市,不但將改變人們生産生活,更能刷新湖北經濟“顏值”與“氣質”。

  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引領性力量,和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核心驅動力。

  未來10年,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將會呈現令人欣喜的“智慧場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湖北省政府近日發佈的《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總體規劃(2020—2030年)》為我們描繪了這一藍圖。

  讓“智慧場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細讀規劃會發現,湖北省將發揮人工智能溢出帶動性強的“頭雁”效應,聚焦十大重點應用場景,形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智慧化環境。

  屆時,應用場景將覆蓋智慧製造、農業、商務、健康、文旅、教育、環保、政務、交通及智慧城市。

  工業生産,更加智慧。根據規劃,湖北省將推動企業設施設備上雲、管理系統上雲、業務應用上雲,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讓“數字工廠”“無人工廠”“智慧工廠”等先進製造模式花開荊楚;商貿流通更加智慧化,“無人售貨商店”將越來越多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探索智慧零售新模式,打造智慧化線上線下零售場景,優化升級消費體驗。

  人工智能技術,也將助力破解生活中的難點與煩惱。在智慧健康方面,湖北省將加快建設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引入人工智能診療新模式,建立快速精準的智慧醫療和健康服務體系、公共衛生健康監控平臺及傳染病人工智能預警及監測機制。同時,將在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省人民醫院等三所醫院率先開展智慧醫院建設。

  長江大保護也將變得更“智慧”。據悉,湖北省將佈局智慧感知感測器,實現對長江流域大氣、水、砂、生物、工程、船舶、航道等智慧感知,構建長江感知庫。

  而人工智能在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深度應用,將使得社會治理加速現代化。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政務服務”為突破口,湖北省將建立一體化的政務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監管”平臺,提升公共需求精準預測和智慧化服務水準;搭建適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城市管理平臺,將人工智能引入城市規劃決策、綜合運行管理、基礎設施建設與運行維護等領域;發揮湖北在測繪、高精度地圖、衛星導航等領域的優勢,研究建立基於5G的車輛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技術體系。

  打造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輻射圈

  人工智能,不但將改變人們生産生活,更能刷新湖北經濟“顏值”與“氣質”。

  根據規劃,人工智能被列為前沿重點産業。湖北省將突破一批重點關鍵技術瓶頸,以演算法為核心,以數據和硬體為基礎,重點提升感知識別、知識計算、認知推理、運動執行、人機交互能力,形成湖北特色優勢關鍵技術體系。加強人工智能晶片、智慧感測器等硬體技術以及作業系統研發,加強機器視覺、計算引擎與知識服務技術、自然語言處理及語音識別技術等核心共性技術攻關。

  與此同時,湖北省將培育發展智慧控制産品,突破智慧晶片産品,打造智慧製造産品,豐富智慧家居産品,培育智慧建造産品。

  在産業空間佈局方面,湖北省將構建以武漢為中心、襄陽和宜昌為副中心的湖北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輻射圈。打造武漢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依託武漢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智慧教育示範區、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等試點示範區,開展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研究和重大科技任務攻關,推動武漢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策源地和領軍企業集聚地。發揮襄陽和宜昌的副中心作用,做好武漢創新成果的落地承接工作,充分利用襄陽裝備工業優勢以及宜昌在旅遊、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基礎,加快佈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試點示範。

  據了解,光谷將成為湖北省人工智能技術與産業的高地。依託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生物健康、智慧産業等主導産業的先發優勢以及人才、技術、資本、企業等要素資源密集優勢,我省將著力將光谷建設成為集前沿研究、成果轉化、創業孵化、融合發展于一體,具有國內一流競爭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集聚發展基地。

  據悉,為儘快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産業的突破性發展,湖北省對人工智能領域優勢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精準服務,支持企業加快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依託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引進一批國內外創業孵化資源,搭建人工智能領域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人工智能眾創空間。(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實習生 陳奕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