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疫情重塑武漢商業格局 中百營收超武商居全省之首
2020-09-17 09:44:1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閱讀提要

  疫情對商業企業經營産生了不同的影響,相對於超市業態而言,購物中心業態受到的影響更大。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顯示,中百集團營業收入規模超過武商集團,成為湖北商業企業“老大”。

  商業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同時承擔了民生物資保供的重要任務。2020年上半年,湖北四大商業上市企業經營如何?截至8月底,鄂武商A(武商集團)、中百集團、居然之家(旗下有武漢中商)、漢商集團均發佈了半年報。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梳理半年報發現,疫情改變了商業企業傳統座次,從營業收入來看,中百集團上半年超越武商集團成為湖北商業“老大”。

  6年後武商再次被超越

  疫情之中,超市業態較為發達的中百集團在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大幅超過武商集團,不過兩家均是虧損。上半年,武商集團營業收入為26.88億元,虧損4237萬元;中百集團營業收入為70.69億元,虧損7257萬元。

  武商集團擁有國際廣場、武漢廣場、世貿廣場等10家購物中心,坐落于武漢、襄樊、十堰等地核心商圈。旗下武商量販超市有74家門店,佈局武漢及省內多個二級城市。最近幾年,武商集團營業收入、凈利潤一直穩居湖北商業上市公司首位。記者查閱往年財報發現,上一次武商集團屈居第二位還是2014年上半年,當年1月至6月營業收入85.78億元,略低於中百集團的87.53億元。

  在武商集團佔重要分量的購物中心業態,受到疫情較大影響。公司半年報稱,復工後推出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業措施讓利供應商,減免大客戶租金及供應商部分費用。

  中百疫期保供武漢半數民生需求

  中百集團為湖北龍頭超市連鎖企業,大賣場、社區超市、便利店為其主要經營業態,擁有1000多家門店。上半年,超市業態營業收入達68.94億元,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97.51%。疫情發生後,中百集團成為武漢市民生保供的重要力量。中百集團1000家左右門店承擔起武漢市一半以上的民生需求,蔬菜高峰時段日銷售達600噸,佔全市商超蔬菜日銷售85%以上。同時,開展“組合套餐”“社區到店代購”等團購服務模式,覆蓋武漢近一半小區。

  雖然營業收入僅下滑11.12%,中百集團仍發生較大虧損。公司半年報稱,公司服從抗疫保供大局,平價銷售居民生活必需品,導致商品銷售毛利減少。此外,疫情期間人工成本、配送成本劇增,費用大幅上升。

  原武漢中商經過重組,成為居然之家商業版圖中的一部分。2020年上半年,包括分佈在全國的358個家居賣場在內,居然之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18億元,凈利潤4.07億元。湖北另一家上市商業企業漢商集團上半年營業收入8963萬元,虧損4533萬元。

  誰能坐穩湖北商業龍頭位置

  隨著社會生活步入正軌,商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進入常態化,誰能坐穩湖北商業龍頭位置?

  超市業態全覆蓋是中百集團的核心競爭力。該公司半年報稱,公司不斷探索新型零售業態,旗下的大賣場、精品超市、便利店、鄰裡生鮮店等複合業態,契合了零售發展趨勢,“更小、更專、更靈活”。同時,中百集團推進線上線下全渠道發展,積極探索新興的團購、直播、社群行銷等線上業務,上半年線上訂單同比增長77.93%,銷售額同比增長124.42%。利潤率較高的生鮮産品也是中百集團的重要發展方向,公司開發生鮮直採源頭蔬菜基地和自有品牌生鮮商品,生鮮銷售上半年同比提高7.48%。

  武商集團則繼續提升鞏固購物中心業態的優勢地位。該公司在半年報中稱,有序推進武漢“摩爾城”業態改造,提升國廣在高端市場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武商廣場繼續保持化粧品、女裝、男裝等優勢品類全國領先地位。同時,武商集團在各區域市場加快“購物中心化”進程。

  隨著消費市場的恢復,各商業業態經營將趨於穩定,著眼零售業發展變革趨勢,超市業態更受到投資機構青睞。興業證券分析師王品輝認為,商貿零售板塊中,超市業態營收保持較快增長,行業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從最近兩年數據來看,武商集團年營業收入僅領先中百集團15%左右,隨著雙方在區域市場的進一步競爭,未來武商收入規模存在繼續被超越的可能。不過凈利潤方面,武商集團遙遙領先,短期難以被超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陽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