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昔日艱難繞行 今朝“抬腳”進城 十堰茅箭區率先實現“村村通公交”
十堰的66路公交車到達東溝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攝)
10月12日17時,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東溝村,群山環繞,細雨瀝瀝。路邊,幾個村民正在等車進城。一會兒,司機熊祖發開著一輛66路公交車停靠。“現在坐公交到十堰市區趕夜市很方便,新鮮蔬菜很快能賣完。”52歲的村民丁義生挑著竹筐上車刷卡,筐裏是自己種的紅薯、包菜、玉米等。
近年,十堰市著力打造“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 ”,一條條公交線路通進村莊,方便村民“抬腳”進城,降低村民出行成本。今年,茅箭區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公交”。
便民: 打通出行“最後一公里”
車行茅箭,道路平安暢通,公交便民惠民,百姓笑臉相迎。
大川鎮段家村位於三縣(區)交界處,是茅箭區最偏遠的山村之一,出行不便一直困擾該村。2019年底,茅箭區交通運輸局籌資1580余萬元,將卡子村至段家村5公里路提檔升級。今年9月16日,村民高興地迎來公交進村。段家村黨支部書記陳力説:“從村村通客車到公交進村,村民出行成本降低,而且更加安全,生活步步高。”
公交進村,路面很關鍵。茅塔鄉岩屋村與房縣交界,村民進城要繞行幾十公里。2019年,為徹底解決村民出行難題,區交通運輸局籌資6000多萬元,採取降坡、改道、取直等辦法,將離岩屋村最近的坪子村6公里進村路,擴寬改造成兩車道瀝青路,方便將78路公交車延伸到岩屋村。
“公交車開通的那一天,村裏像過節一樣。”岩屋村主任呂善明總記得2019年的11月13日,公交車開到家門口,村民拎著大包小包排隊等車。
十堰茅箭區,素有“南船北馬、川陜咽喉、四省通衢”之稱,境內溝壑縱橫,山高路險。以前,茅箭人走出村口,意味著“出一趟遠門”。近年來,為打通交通服務“最後一公里”,區交通運輸局在村村通客車的基礎上,謀劃“村村通公交”。
路修到哪,安全防護就到哪。茅箭區交通運輸局局長盛衛介紹,擴寬提升一條公路,完善安防設施,落實交通路長制,全力守好出行“生命線”。
惠民: 65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
74歲的徐存榮婆婆正在東溝村景區念情谷賣烤玉米,她拿出自己的公交壽星卡笑著説:“以前一年難得進一次城,自從通了公交,我還可以免費乘車,説走就走,很方便。”
東溝村這趟66路公交車,2014年開通,全程22.7公里,24個站,終點站在十堰火車站。全程票價3元,刷卡2.85元,65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
茅箭區有37個行政村,13條公交線路。據統計,茅箭區實現“村村通公交”後,票價比原客運班線票價整體下降60%至70%,以前村裏黑車猖獗,現在不見蹤影。
公交進村,平時客流有限,如何持久?
“由於鎮村公交票價低,客流量小,造成公交企業經營虧損負擔大。”茅箭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勇進説,該區採取省裏拿一點、市區政府補一點、公交企業貼一點的“三個一點”辦法,每年將200多萬元公交補貼直接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村村通公交”正常運營。
雖是一條“不賺錢”的線路,但公交服務不縮水。被譽為“深山公交擺渡人”的62路公交駕駛員王付先,紮根深山5年多,一條線、一台車、一個人,風雨無阻,安全行車,常年為村民無償代送快遞。他被評為全國“最美公交司機”。
富民: 一條公交興一方産業
去猴園看400多只獼猴撒歡,再去紅色教育基地參觀,這是襄陽遊客李先生一家三口的半天行程。為啥這樣快?“從十堰火車站坐趟公交進入東溝村景區,不到一個小時。”李先生事先查閱了旅遊攻略。
坐落在東溝村的網紅民宿桃源人家,在村裏通公交後,遊客量增加了30%,該店客房管家曾守雲説,今年將擴大店舖規模。“公交進村後,東溝村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目的地。”東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旭介紹,2019年,全村旅遊接待量達4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50余萬元,村民吃上“旅遊飯”。
開通一條公交線路,助力一方百姓脫貧致富。茅箭區“村村通公交”的經濟拉動效應逐步顯現。
“村裏已發展20萬筒香菇、50畝艾蒿、20畝中藥材、200箱蜜蜂,並成立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脫貧增收。”岩屋村第一書記盧勇如數家珍,公交車開進村裏,野生蜂蜜等供不應求,土特産品能變成錢。
精準扶貧,交通先行。“公交車直接到家門口,種的陽荷、洋姜搬上車進城能變錢。”48歲的段家村貧困戶范祖蓮高興地説。
“修一條路,通一條線,造一片景,興一處産業。”十堰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夏樹應説,茅箭區“村村通公交”,不僅解決山區百姓出行難,更帶動山區旅遊、農業等産業發展。如今,十堰其他地區紛紛對標茅箭區發展城鄉客運。目前,十堰村村通客車率100%,其中已通公交的行政村539個,佔比29%。(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關曉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