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宜都14億元修復山水林田湖草
2020-11-12 11:35:1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宜都14億元修復山水林田湖草

長江宜都枝城段綠意盎然。(通訊員 冉德強 攝)

  宜都地處三峽庫區,山水資源豐富。境內,長江奔騰41公里,清江蜿蜒47公里,兩江在這裡交匯。

  2019年,宜都7個項目入圍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設試點,規劃總投資14.3億元。近兩年來,該市累計投資9.6億元,完成項目進度的67.1%。

  變了!宜都的天藍了,水清了,岸綠了,人笑了。“試點項目建設正在轉化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宜都市山水辦常務副主任王德鳳説。

  黃金岸線鑲綠邊

  秋日,暖陽。宜都市枝城鎮解放路社區北門磯頭,70歲的梁本玉坐在濱江公園裏曬太陽。“清爽,敞亮!我在這裡住了30多年,沒想到會有這一天。”梁本玉臉上樂開花。

  枝城是宜都的化工大鎮,物流業發達。北門磯頭緊挨長江邊,是重要的水路中轉地。曾經,不長的黃金岸線邊盤踞著25個黑碼頭,砂石、煤、礦等原材料在此下船,重型卡車整日來往穿梭轉運,騰起的灰塵遮天蔽日。因此,枝城被當地人戲稱為“光灰的世界”。

  2019年,長江幹線枝城段生態修復城區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實施。現場負責人方科介紹,該項目採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設,總投資約4.72億元,建設內容涵蓋岸線生態修復、城市節點景觀道路、橋梁等八大領域。

  如今,漫步北門磯頭濱江公園,綠草如茵,銀杏挺拔。草地上點綴的幾艘漁船,不時有遊人走上前拍照。方科介紹,該項目已建成生態緩衝帶及濱水濕地96畝,生態綠道2.5公里。空中俯瞰,長江岸線猶如鑲嵌一條綠色的裙邊。“環境好了,人也感覺年輕了。”夜幕降臨,悠揚的樂曲聲響起,梁本玉在濱江公園裏跳起歡快的廣場舞。

  目前,宜都已對107個碼頭實施拆、關、並、治、綠等綜合治理,長江岸線恢復植被面積3公頃,碼頭復綠22.5畝。

  廖家湖濕地建設忙

  11月4日,宜都市廖家湖濕地生態修復示範區項目現場,6公里長的水系兩側,多臺挖掘機正轟鳴作業。

  廖家湖片區位於陸城街道辦事處城郊,呈帶狀分佈。項目負責人鄭瑞強介紹,該片原本是長江行洪區,三峽工程建成後,當地人圈湖造田,也有人養魚。慢慢地,廖家湖濕地功能退化,水系連通性差;加之生活污水排放,農田面源污染,水環境日益惡化。

  廖家湖片區何去何從,曾在宜都引發爭論。地圖上看,該片區被長江環抱,距離在建的宜都長江大橋僅幾分鐘車程,有人建議拿出這片土地用於商業開發。

  不能破壞生態掙快錢!宜都市委市政府一錘定音。

  2019年,宜都啟動兩河流域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廖家湖濕地綜合整治列為子項目之一。該項目規劃面積約1萬畝,其中水體面積705畝,一期投資3800萬元,修復湖區水體連通,重建湖底“微地形”,修建生態緩坡性岸線,恢復動植物多樣性,把該湖打造成為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的城市生態公園。

  鄭瑞強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為控污截污,他們在居民家附近修建小微濕地,通過三層過濾,減少生活污水對濕地污染。“人和動植物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有活動空間,動物也要有。”鄭瑞強説,項目實施過程中,他們將建設兩棲動物遷徙廊道,實現“生態、生活、生産”合理佈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修復與鄉村振興同規劃、共實施。在規劃片區,宜都將打造“2+1+5+5”産業模式,即2000畝精品橘園區、1000畝稻蝦生態種養區、500畝花卉種植區和500畝果蔬種植區。四大産業以廖家湖水域為主軸線分佈,為湖區提供生態保護屏障,帶動沿線尾筆、車家店等6個村莊發展。

  不讓污水入長江

  位於宜都、枝江、松滋交界處的長江官洲水域,百舸爭流。

  “華潔1號”清潔船穿梭在過往的船隻間,收集生活垃圾和船舶油污,再送到污染物轉運碼頭。曾經複雜的江上垃圾清運過程,如今像網約快車一樣方便、快捷。這得益於在宜都率先應用的“凈小宜”手機小程式——長江上首個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信息系統。

  據介紹,過去收集過往船舶垃圾只能隔船喊話、手撕聯單,耗時費力。使用“凈小宜”後,行船不跑空路,電子清單錄入,工作量小了,數據更精準。該程式覆蓋污染物交付、接收、轉運及處置全流程,通過移動端操作,全閉環實時在線追蹤,讓污染物處置更透明。

  很多地方生活垃圾城管管,生活污水住建管,船舶油污環保管……“凈小宜”大數據共享打破這一治理格局,讓長江海事,三峽海事,宜都交通、城管、住建、環保等部門從“單兵把守”到“集團作戰”,信息互聯互通,讓監管更智慧。

  記者看到,接收污染物轉運的石柱碼頭,被垂柳、桂花樹掩映,一根根管道從江邊延伸到碼頭裏的生活污水和油污收集池內。“垃圾處置也有講究。”現場負責人危捷介紹,生活垃圾經環衛垃圾車轉運到固廢處理中心銷毀,生活污水通過城市污水管道輸送至污水處理廠,油污水用槽罐車運輸到危廢處理企業處置。

  據介紹,為實現生活污水閉環傳輸,宜都市耗資70萬元,專門拉了一條傳輸管道到位置相對偏僻的石柱碼頭,“力爭不讓一片垃圾和一滴污水進入長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朱燦義 彭詩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